正文

心态决定结果(4)

老板只要结果 作者:博阳


结果就在下一次

在工作当中,拥有好的心态可以让你从容面对失败,但如果想要去接近成功,就要有再尝试一次的勇气。“结果就在下一次”也就是“成功就在下一次”。许多历经挫败而最终成功的人,总能在最为艰难的时候树立“成功就在下一次”的信念,并坚持到底。所以我们才说,不要抱怨播下去的种子不发芽,只要你精心呵护,总会有收获的那一天。

进取心是成功的根本,没有一种向上向前的进取态度,任何成功都无从谈起。但进取既要有即知即行的“道根善骨”,也要有坚持到底的坚忍力。每个人的人生总会遇到关口,这时候,会让人感觉到加倍的软弱和无力,认为自己不行了,便轻易放弃,于是功亏一篑。爱迪生说得好:“失败者往往是那些不晓得自己已接触到成功,就放弃尝试的人。”

有一位著名编辑,对工作十分负责。有一次,她组织编辑了一本畅销书,为了达到最好的发行效果,她决心找人设计出最好的封面。于是,她采取招标的方式,找了很多人设计封面。但是,一个个拿上来的封面又一个个被她否定了。她的这种做法,连最挑剔的同行都觉得过分了,有人说,不就一个封面吗?干嘛这样较真呢?

在前后看了15个样本都觉得不满意后,她对自己说:看来只能放弃了,就从这15个中选一个吧!可是,心中的某种意念又促使她决定再坚持一次!

不久,当第16个封面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喜出望外,这正是自己所期待的封面。最终,这第16个封面方案,为她所编辑的那本畅销书锦上添花。这位编辑后来感慨说:“不管干任何事情,最关键的是不要轻易放弃——越想放弃的时候越不能够放弃。当你觉得再也无法突破的时候,你一定要逼迫自己更向前走一步,成功就在下一次!”

是呀,成功就在下一次,结果就在下一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些人之所以没能成功,并非他们没有努力,而是他们在遭遇到困难之后,在快成功的前夕便放弃努力了。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族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玻璃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多次进攻无效后,鳄鱼不再进攻。甚至到后来,心理学家拿开玻璃挡板,鳄鱼依旧不动,它只是绝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眼皮底下快活地游来游去。鳄鱼放弃了所有的努力,直到活活饿死。

多么可悲的现实!也许我们嘲笑鳄鱼的愚蠢,然而遗憾的是,当挫折接踵而至,失败如影随形的时候,不少人也时时扮演着鳄鱼的角色,放弃所有的努力,听天由命了。

有时候,失败者与成功者的区别就在于:失败者走了九十九步,而成功者则坚持走完了第一百步。失败者跌倒的次数比成功者多一次;而成功者跌倒了爬起来的次数比失败者也就多那么一次。但是,这“一步”与“一次”却异常可贵!或许,当你走到第一千步时面对的还是失败,但成功也许就躲在拐角处。不妨稍稍拐个弯儿,也许就不是“山穷水尽”,而是“柳暗花明”了。

如今工作难找已经成为了一大难题,想进自己心仪的大公司,则更是难上加难。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有的人选择降低标准在小公司混日子,更有甚者毅然决然成为了“啃老族”。求职之路有千万条,但有一位年轻人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一位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人,带着自己学位证书和一大堆求职资料,兴冲冲地来到著名的通用汽车公司应聘。而此时,通用汽车公司因为日本汽车大量涌入欧美市场,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董事会已经作出决策实行裁员,以渡过暂时的难关。当这名年轻的博士走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望着人事经理疑惑不解的神情,这位年轻博士用夹带着西部土语的英语解释说,自己只是碰巧路过这里,才贸然进来求职的。

过了一个月,当这位年轻博士得知通用汽车公司已经结束裁员以后,又一次来到公司应聘。但此时,通用公司并没有刊登出招聘广告。因为有了上一次接触,这一次人事经理将他引见给公司总经理。总经理觉得这位青年人有一股韧劲,于是破例让他面试一次。尽管这一次应聘,因为年轻人缺乏相应的工作经历,没能如愿以偿进入到通用公司工作,但最后公司总经理留下了他的联系地址。

又过去了一个月,公司因为急需一名在亚太地区的业务主管,总经理亲自打电话要这位年轻博士前来应聘,这位年轻博士又一次走进了通用汽车公司的大门。尽管这一次他仍然没有成功,但比起前两次,他在公司决策层的心目中已经留下很好的印象。这次公司总经理留给的话是:“年轻人,不要气馁,等你准备好了再来应试吧!”就这样,在一年之内,这位年轻博士先后5次踏进通用汽车公司的大门,并最终被公司正式录用,一年之后他就跻身于公司的管理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你越想放弃时越不能放弃。正如著名作家歌德所说:“不苟且地坚持下去,严厉地驱策自己继续下去,就是我们之中最微小的人这样去做,也很少不会达到目标。因为坚持的无声力量会随着时间而增长到没有人能抗拒的程度。”

当然,通常所说的“毅力”、“坚忍”是容易的,但“坚忍”的强度是否足够,只有一个指标——最后的结果。古语说:“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废井。”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往往只隔着一层薄纸——是否有足够的韧性与耐性。

当然,每遇到一次挫败,就动摇一次信心,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成功者与普通人的不同,就在于其动摇信心的同时,也会说服自己再次树立信心。

日本的名人市村清池,在青年时代做过保险推销员,在刚入行的68天之中,每天到处奔波拜访,可是连一张合约都没签成。因为保险在当时是很不受欢迎的一种行业。由于没有业绩,他没有领到薪水,只有一点可怜的车马费,以至于他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到了最后,已经心灰意冷的市村清池就同妻子商量准备不再继续做保险了。此时他的妻子却劝慰他说:“一个星期,只要再努力一个星期看看,如果真不行的话,我们再做其他的打算。”第二天,他又重新鼓起精神到一位已经“骚扰”过多次的校长家拜访,这次终于成功了。后来他曾描述当时的情形说:“我在按铃之际已经做好再一次受挫的准备,原因是我已经来过七八次了,对方觉得很不耐烦,这次再打扰人家一定没有好脸色看。”哪知道对方这个时候已改变主意准备投保了,就等他“自投罗网”来签协议了。在签了那张合约之后,又有不少合约接踵而来,而且投保的人也和以前完全不同,都是主动表示愿意投保。许多人的自愿投保给他带来无比的勇气。在一个月内他的业绩就一跃而成为全公司的佼佼者。

可以说,你在一家公司就职,老板对你有很多要求,但最基本的要求是要你提供结果。安排你做一个工作,公司实际上是想要提供这个工作的结果。当老板交代你的任务没有完成怎么办?有一天,当老板都说你不行的时候,不要气馁,再试一次!很可能,你这一试,就成功了!

再试一次,你就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其实,成功的秘诀很简单,那就是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看你有没有“再试一次”的勇气。而多少业绩辉煌的成功人士,他们最初的成功也是源于“再试一次”的决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