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学日语,常常借助和日本同事聊天的机会学习。一次见到一位日本同事,便问他:"Why do you call the USA the rice country'(为什么你们日本人把 USA'称为 米'国)?"日本同事看着我,不知如何作答,便狡黠地反问:"Why do you call the USA' the beauty country'(为什么你们中国人把 USA'称为 美'国)?"
其实,为什么把美国称为"米国"也是很多普通日本人常常感到困惑的问题。我在网上就看到日本网民提出这样的问题:"アメリカはなぜ「米国」-米の国なのでしょう?米を主食としている国ではないのにどうして米の国なのでしょう。知っている方、ぜひ教えて下さい(America为何是"米国" 米的国家吗?不是米作为主食的国家怎么会是米的国家呢?谁知道答案,无论如何请赐教)。"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为什么中国人把"USA"称为"美国",从美洲大陆被发现开始说起。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 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sponsor)下,怀揣着给中国皇帝和印度君王的国书横越大西洋,经过七十多天的航行终于发现了陆地,还以为这就是亚洲大陆的东部。此后1497年至1504年间另一位意大利航海家亚美瑞格 韦斯普奇(Amerigo Vespucci)来到这里探险,经过考察确认这里并非人们已知的亚洲大陆(Asian Continent),而是一块对欧洲人而言未知的"新大陆"(New Continent)。航行归来之后,亚美瑞格 韦斯普奇通过两封信将他的发现和结论公之于众。1507年,德国地理学家马丁 瓦尔德塞弥勒(Martin Waldseemler)在新出版的世界地图上首次将这块大陆标为"America",正是航海家亚美瑞格 韦斯普奇名字"Amerigo"的阴性变格。
60多年之后的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抵达中国的澳门。在那里利玛窦首次接触到了与西方拼音文字完全不同的方块字,很是兴奋,开始下功夫苦学汉语。在这期间正好有来自日本的遣欧使节团路过澳门,好学的利玛窦还趁此机会学了一点儿日语。1583年,利玛窦获准进入广东肇庆,并在次年制作、印行了中文世界地图 《山海舆地全图》,这使中国人首次接触到了欧洲人眼中的世界地理,不过利玛窦为了讨好中国人把中国版图画在了地图中央。此后,利玛窦多次重复绘制中文世界地图,1602年在北京刊行了《坤舆万国全图》。在《坤舆万国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利玛窦给世界各大洲所起的中文名字:亚细亚(即亚洲)、欧罗巴(即欧洲)、利未亚(即非洲),南、北亚墨利加(即南、北美洲)。尽管中国人很可能先于欧洲人知道美洲的存在,但是在当时中国最权威的世界地图标出"亚墨利加"属于与世界接轨,成为"America"在明朝时的中文标准译名。所以,当"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在1776年独立之后,便名正言顺地被称为"亚墨利加合众国"。也许是因为"亚墨利加"说着绕口(tongue twisting),老百姓便借着"星条旗"说事,把"亚墨利加合众国"称为"花旗国"。"花旗"做为国家的名称在中国没有成气候,只是留下了一个"花旗银行"(想来当年"Citibank"在门口一定是打出了星条旗)的洋老字号。只有深受汉文化影响的越南人不知深浅,至今还把"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称为"H?p Ch ng Qu?c Hoa K ",写成汉字就是"合众国花旗"。门口一定是打出了星条旗)的洋老字号。只有深受汉文化影响的越南人不知深浅,至今还把"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称为"H?p Ch ng Qu?c Hoa K ",写成汉字就是"合众国花旗"。然而,明朝人曾经认可的利玛窦地理译名到了大清朝却招致了猛烈批判。清同治元年(1862年)有一个进士名叫平步青,一生著述宏富,在他的著作《霞外 屑》中有一段《汉语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