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量就应该是1000亿元。如果政府发行了2000亿元纸币,这时候1元钱纸币所对应的金属货币量就只有0.5元,表明这时候的货币(纸币)贬值了50%。
就某个特定国家而言,政府只要通过大量发行纸币,就能通过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方式转嫁经济负担。事实上,确实有许多国家的政府在发生了财政赤字后,是通过直接向中央银行贷款和发行公债的方式弥补赤字的。无论何种方式,都会迫使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导致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而对于世界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来说,少量地增发纸币,同样可以通过货币贬值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聚集财富,把世界各国的财富慢慢聚集到它们国内。
当然,这种做法如果不加限制,就会导致政府信用降低、货币制度崩溃,这在中国和世界各国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
例如,国民党政府为了维持最后的统治,于1948年8月23日强行发行金圆券代替“法币”。一开始发行的面额还只是1元、5元、10元、50元、100元5种,发行总额20亿元;到了1949年6月,发行面额就变成了1万元、5万元、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5种(实际上还印了500万元的面值,只是没有来得及发行而已),发行总额130多万亿元。
短短10个月间,黄金价格上涨4.5亿倍,银元价格上涨5亿倍,物价更如离弦之箭,又怎么可能维持得了多久呢?
果不其然,这种金圆券面世仅仅10个月就于1949年6月22日寿终正寝。
金融学点睛
纸币是一种货币符号,它代表的是一国政府的信用。如果政府“不讲信用”滥印纸币,就会引发货币贬值乃至政府直接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