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 孩子饮食需要注意什么(1)

怎么养孩子不生病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孩子生长发育迅速,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而他们在生理上又具有“肺脾肾常虚”的特点,因此喂养时必须时刻注意保护孩子的脾胃,因为“脾为后天之本”,所有身体需要的营养物质都需要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才能够起作用。那么喂养孩子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1)根据年龄选择饮食。

孩子的各脏器结构及功能是逐渐发育完善的,年龄越小的孩子脾胃功能越不完善,而且不同时期的孩子身体所需也不尽相同,因此饮食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调整。

怎么养孩子不生病第一章日常饮食保健康婴儿期(0~1岁)的宝宝应以乳汁为主食,4~6个月时添加辅食,做从流质饮食到固体食物的过渡准备,但这些添加的半固体、固体食物在此阶段还只能算是辅食,即便有些宝宝可能对辅食非常感兴趣,辅食也不能完全替代乳汁,因为乳汁对婴儿期的宝宝来说是最好吸收、最具有营养的食物。乳汁以母乳为最好,其次为配方奶粉。

幼儿期(1~3岁)的宝宝则要注意逐渐增加固体食物的数量,以营养、易消化吸收为要。主食可以是软饭、稠粥、烂面、面包、包子、饺子等,辅食以蔬菜与肉为合理搭配,平时两餐之间可加食些饼干、蛋糕等小点心。多数宝宝在这时会更喜欢爸爸妈妈给做的色香味俱全的饭菜,但每天牛奶的摄入量仍以250~500毫升为宜,以保证优质蛋白和钙的充足摄入,因此爸爸妈妈们一定记着让宝宝的小肚子给牛奶留些空间。当然牛奶也可作为两餐之间的小加餐与糕点共食。一天的水果以50克左右为宜,不宜太多,防止宝宝消化不良。

有些宝宝喜欢睡前喝奶,每晚把200毫升左右的牛奶刚喝完即上床睡觉,这样不仅容易出现龋齿,更容易使宝宝消化不良、夜间睡眠质量差。中医有句古话“胃不和则卧不安”,睡前喝进的牛奶在孩子的胃里不消化,易产生腹胀的感觉,影响宝宝睡眠。如果爸爸妈妈们让宝宝提前半小时喝奶,就可避免这种不良反应。

学龄前期(4~6岁)的孩子活动范围增大,强度增加,智力发育迅速,乳牙已经出齐,咀嚼功能大大增强,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仍然很高。此时作为供应能量的碳水化合物需要量较婴幼儿时期高,蛋白质需要量已较幼儿时期降低,因为此时骨骼发育迅速,对钙的需求量加大。因此要调节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的供应比例,逐渐增加前者的比例,但蛋白质质量要保证,同时注意矿物质的补充。每天仍需饮用牛奶250毫升。主食由软饭转为普通米饭,面食、菜肴与成人一般相同,但要避免过硬、过于油腻的食物。

(2)根据体质选择饮食。

由于受先后天因素的影响,孩子的体质各有特点,因而所适宜的饮食也不尽相同。爸爸妈妈们应大概了解自家孩子的体质类型,选择更为适合的食物。具体内容详见本章“4 孩子不同体质有哪些特点”及“5 如何根据孩子的体质选择饮食”。

(3)饮食贵在有节。

孩子脾常不足,容易因饮食过量伤及脾胃,导致消化不良,因此饮食贵在懂得节制。因孩子幼小,智识未开,饮食往往不知自节,对于自己喜爱的食物容易多食,这就需要爸爸妈妈们及时提醒孩子,或者帮助孩子们尽量节制。

(4)饮食宜温、宜软、宜烂、宜碎。

“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则其他脏腑功能、四肢百骸才能得到充分营养,因此保护好脾胃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大事。孩子的脾胃功能还在不断地发育之中,还未完善,因此对于饮食一定要温度适宜,尽量少食或不食冷食。这里的“冷食”主要指从冰箱中直接拿出的食物,常温下的水果不在此列。有些爸爸妈妈因畏惧所谓的“凉”,每次喂孩子的水果都要煮烂,这样反而破坏了食物的营养成分。常温下的水果即可食用,但要弄碎或切成小块以利于孩子消化。当然每天的水果也要适量,过多也会适得其反。

由于孩子的咀嚼功能尚未完善,并且在进食时常由于吃得过快或注意力分散,饮食往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