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的孩子食物以乳汁为主,但随着月龄逐渐增大,乳汁所供给的营养日显不足。孩子的消化系统也渐趋成熟,可以逐渐接受其他种类的食物了,此时膳食就要渐渐过渡到年长儿童的饮食。孩子从4~6个月起除乳汁外需要逐渐添加一些半固体、固体食品,来补充以乳汁作为主食的不足,这些添加的食物即被称作辅食。由于孩子的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善,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消化不良、食物过敏等反应,因此辅食添加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循序渐进。
辅食添加要由一种到多种,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从软到硬,逐步适应孩子消化、吞咽、咀嚼能力的发育。每次引入的新食物,应为单一食物,少量开始,以便观察孩子胃肠道的耐受性和接受能力,及时发现与新引入食物有关的症状,这样可以发现孩子有无食物过敏。在给孩子试食一种新食物时,孩子若有拒食、不合作等表现,此时可停喂2~3天后再试喂,应尽量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不要强迫孩子。若孩子仍坚决不食,则很可能是孩子对该食物过敏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此时应停食该种食物,并记录下来。
(2)注意辅食品种的选择和添加顺序。
辅食要按照孩子消化道的发育能力及牙齿长出情况逐渐添加,即从喝菜汤、果汁、米汤过渡到米糊、菜泥、果泥、肉泥,再逐渐过渡到切碎的蔬菜、水果及炖烂的小肉块,粮食类食物则从米汤、烂粥、稀粥过渡到软饭。
具体辅食添加时间参考如下:
4个月:米粉、蛋黄
5~6个月:烂粥、烂面、菜泥、果泥、鱼泥
7~8个月:全蛋羹、肉泥
9个月:碎菜
一岁左右:稠粥、软烂米饭
(3)营养搭配合理。
按照不同月龄段孩子辅食的添加品种进行合理安排,一般孩子都会茁壮成长。要避免“肉类不好消化,只吃面食”或者“加强营养,多吃肉类”的错误做法。另外,有些家长在给孩子添加辅食时注意粗粮的加入,如玉米、红薯、豆粥一应俱全,这没有错,但该类食物的量不能多,并切记要将食物弄碎、弄烂,以利孩子消化。
(4)不能以辅食完全取代乳汁。
有的妈妈看到孩子似乎更喜欢味道鲜美的辅食,或者担心孩子以乳汁为主会营养不够,就让孩子过早地减少乳汁的摄取量,而以米饭、蔬菜、鱼虾等为主要食物。这样会适得其反,不仅会让孩子消化不良,还会导致孩子营养摄取不够而影响发育。别忘了,孩子的消化系统还很不完善,乳汁才是他们最易消化吸收的营养品,主要食品还应该以母乳或牛奶为主,辅食只能作为一种补充食品。
对于吃了辅食就不喜欢喝奶的孩子怎么办?那就先让孩子喝一定量的奶,再以辅食作补充。
(5)孩子生病时可减少或暂停辅食的添加。
如果孩子在4个月龄前患过腹泻(消化不良或感染引起),建议给孩子添加辅食的时间后移,即晚1~2个月再添加,这样更有助于孩子适应辅食。如果孩子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生病了,此时可减少辅食的量,或者先停掉辅食,待孩子痊愈后再添加。
(6)易过敏的食物添加时要多观察。
由于孩子的肠道屏障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胃肠道局部免疫水平较低等原因,孩子可对多种食物产生过敏反应而出现湿疹、腹泻甚至呕吐等症状。因此在添加辅食时一定要注意多观察。常见的过敏食物有牛奶、鸡蛋、花生、大豆、鱼虾、柑橘、芒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