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曹门短歌,建安风骨(2)

魏晋风骨化沉香 作者:上官紫微


她是曾经出现在他生命中的女子,虽然很快便抽身离去,但曹植对甄氏的爱却并没有因此而搁浅,反而是如同涨潮的江水一般,年复一年地在高涨,最终泛滥决堤,淹没了过去的一片沧海桑田。

曹植用他一生的才气和思念,为这样一个他不可能得到的女人写下了千古名垂的文章。正因为了有了曹植的文章流传,人们才不会再去考证父子三人争夺甄氏的可信度有多大,因为建安风骨,魏风骨韵,在甄氏的风情下,越发衬出了万种光彩。

爱情就是这样可望而不可即,在地老天荒之后依然馨香如故,但却是一如既往地令人无法抓到,如同飞入云空的鸿雁,仰望令人心生寂静,但可惜的是,只能望着杳杳的空影暗叹蹉跎。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一些人的心田播撒下情花种子之后,开花过后便永久荒芜。曹操的爱,好像玫瑰,浓香四溢却是可以开败再开;而曹丕的爱,如同昙花,一现之后便再无绽放;曹植的爱,无花可比,因为这份贯穿了一生的情怀,长过了任何花期。

曹家父子在甄氏的这件事情上,谁都不是赢家,他们都输在了一厢情愿的大男子主义上,从来没有问过甄氏,"你爱的到底是谁?"甄氏的静默,让所有当局者迷,他们不会懂得这个女人究竟在心底蕴藏了怎样的情感。

三国是一个男人的世界,那些男人的情爱与女人关联,却又关系不大。曹操一生拥有的女人让人眼花缭乱,曹丕虽然与甄氏共度过一段眷侣生活,但最懂得珍惜爱情的却是曹植,因为他始终没能得到爱情,所以,他才一直努力,翘首以盼,在他的诗作里,隐隐的永远藏着一份想要珍惜,却又无法珍惜的情感。

站在时间的两端,中间横亘着无法跨越的河流,一端站着曹植,一端站着甄氏,曹植在深情凝视,而甄氏却垂首不语。回首,能看到多少往事,常言道失去之后才懂珍惜,但那从未获得过的爱情,又该如何去珍藏。

信念,男人的脊梁

战争摧毁了一切,而依然屹立于文士心目中的不倒山峰,是信念,这个世道终将清平的信念。他们时常回忆或向往一些美好的生活,然后留在他们的笔下,在这些特殊时代的文人看来,天堂虽然破灭,但只要坚持信念,便会在不久的将来,重新建起一个新的天堂。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

后人对于《七哀诗》的解释多种多样,大多人认为所谓哀,便是痛而哀,与人的七情六欲有关。但也有人认为哀主要围绕的主题是音乐,和韵律有关。总之议论纷纷,众说纷纭。这是《七哀诗》其中的第一首,王粲写于公元192年,那时长安刚刚经历过一场动乱。

厮杀掳掠,百姓困苦不堪,王粲幸免于难,他逃到了荆州,是年十六岁,还是一个孩子,却亲眼目睹了战争所带来的那一系列的痛苦和死亡。王粲写下了这一首诗,为了纪念这段悲痛的岁月,也为后人留下了那段凄惶年月的证明。

在诗歌中,王粲交代了他远离长安的理由,也在诗歌中道出了长安已经变成了何等模样。在诗人离开长安前往目的地的路途中,他见到了最为残酷的景象,累累的白骨和荒芜的田野。这些悲哀一言难尽。

王粲历经苦难,支撑他在乱世中存活下来的便是心中不灭的信念,在他的诗中,萧条凌乱的景象并不可怕,那些凋敝都会过去,最终将有新的国度出现。

这是王粲的信心,也是他的理想。所以,他追随曹操,很大的因素便是为了早日看到凋敝过去、繁华盛开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