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竟陵墨客,深宫幽情(4)

魏晋风骨化沉香 作者:上官紫微


这样的结局是王融和沈约都不曾预见到的,所以,王融丢掉了性命,而沈约也只能在挚友死去之后,"流恨满青松"之时,无奈地道一句"途艰行易跌,命舛志难逢"来表达对旧友的哀伤与惋惜之情。但沈约不能释怀:才华横溢的王融,本应是为文坛而生的,何苦成了那个勾心斗角、变幻莫测的官场牺牲品。

在烈酒中浸泡离愁

十几岁时,范云便因父亲范抗工作岗位的变动,而来到了湖北武汉附近的郢府。在这里,遇见了年长他十岁、在郢府任记室参军的沈约,二人一见如故,结为忘年好友,一段长达近四十年的友情,就此拉开了帷幕。

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再深厚的友情也必然要经历离别的考验。随着沈约调职,二人的分别迫在眉睫。对范云而言,无法阻挡离别的脚步,便唯有用自己最拿手的方式表达对沈约的情义。于是,这个八岁便能赋诗属文、"下笔辄成"的天才,写下了第一首专为沈约而作的送别诗:

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晓云。

秋风两乡怨,秋月千里分。

寒枝宁共采,霜猿行独闻。

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范云《送沈记室夜别》

这是友人临行前的最后一夜--"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晓云"。河水芳香四溢的气息,弥漫于静谧、安详的夜晚的每个角落。在于友人的闲谈间,忘记了时间的概念。蓦然抬头,才发现夜色早已褪去,又是一个晴空万里、天朗气清的好日子,而正是这一天,友人将要启程远行。

分别的这一刻固然难过,更折磨人的是离别后的日日夜夜,范云思虑至此,写下了下面的诗句。自今日之后,你我二人将会分隔两地,再也无法如昨夜那般秉烛夜谈了。幸而,你我心灵相通,即便有千里之隔,亦能借天上的明月分享彼此的心事。回首过去共同采摘寒枝、探讨诗文的点点滴滴,皆被欢欣刻满。此别之后,你我将踏上各自独行的旅程,必然少了许多共叙,多了无尽的寂寥。但我心知,每当看到寒枝和那些共同经历的东西,我们必然会立刻想到对方,这种心心相印的浓厚友情是断然不会改变的。

离别,这个悲伤的话题,在刚刚年过二十的少年诗人范云这里,虽然也有些许的哀愁与悲凄,同时却也流露出一股清新之气,无意中淡化了"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中浓重的离愁之情,显得轻盈洒脱了许多。

但这不过是一个开始,此后范云经历的离别和他的年龄一样,越来越多,身为诗人他用敏锐的感觉,深刻地品味着曾经被自己忽略的愁绪。步入中年的他,再也无法像第一次送别沈约那般,潇洒地对待分离。心中总是幻想着朋友能长久地相聚,但分离的号角却还是会永无止境地在他耳边响起。

永明九年(公元491年),一个月光明亮的春夜里,他不得不再次面对挚友的离开。那一夜,他和同为"竟陵八友"成员的萧衍、沈约、王融一起,在京城建康(今南京市)为即将远行的谢朓举办了一次饯行会。每个人用自己的诗文表达着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范云也不例外。

阳台雾初解,梦渚水裁渌。

远山隐且见,平沙断还绪。

分弦饶苦音,别唱多凄曲。

尔拂后车尘,我事东皋粟。

范云《饯谢文学离夜》

思绪不禁飘到了好友将去之处,那里"阳台雾初解,梦渚水裁绿"。谢朓此行是去荆州(今湖北江陵),江水应该已变绿,春天应该也已来到了。此时彼处,一定和如今身处的建康一样,是早上浓雾即将散去的时刻,真想随着友人一起踏上远行的旅程,却也只是心之所往而已。

既然无法同友人一起前往遥远的荆州,便只能将思绪拉回此刻身处的建康城。范云紧接着用四句五言诗,低吟着离别时刻的忧伤与不舍。在这个明月当空的夜晚,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就连平日里清晰的道路也变得若断若续,处处充满茫然的氛围。就连饯行宴会上所弹奏的丝竹之音和伶人所唱的离别之歌,也都被一种凄凉的气氛包围着,心情愈发地沉重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