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对新形势有认识,对民革组织有感情的,如张丰胄[3] 把成员的党费存入银行,保存好存折,准备恢复活动时用;张炳如保存了文史资料;有的成员在民革关门期间,常来门前徘徊、观望,探听动静;有的对干部来访很感动,留茶留饭?-?-
?-过一段时间的寻找,联系到300多名成员。在此基础上,我们边开展活动,边继续寻找。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截至1978年6月22日,共联系到民革成员1166名。
重新起步搞活动
苏峰:民革机构恢复后,大家再见面时,状态怎么样?
苏彤:每次成员来大院开会,心情都很激动,有恍如隔世的感觉。他们一般自己写诗或引用古诗来抒发自己的感受,如有人说:“我们是‘前度刘郎今又来’。”有人说:“我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白兆瑞说:“‘文革’运动真是空前的,我们能‘站稳(立场)’‘紧跟(毛主席路线)’不容易,今天能欢聚一堂更不容易,可谓‘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香’?-?-”。后来,我们在民革大楼?-门楼梯口挂上了“成员之家”的牌匾,成员一进楼就能看到,让他们感到温暖。不久又恢复了京剧活动。
张伯驹、潘素夫妇对落实政策很满意,张伯驹说:“我们9月份将去香港,本人去讲学,爱人办?-展,我们实际是去宣传党的统战政策呢。”
苏峰:民革都组织了哪些大型活动?
苏彤:1978年后半年,我们召开大大小小会议20余次。有民革各级委员、成员座谈会,落实政策座谈会,高级知识分子座谈会,修复碧云寺孙中山纪念堂展览室后,现场批判“四人帮”会?-?-在座谈会上,多数成员对落实政策心怀感激之情。并表示,“现在是‘春光明媚’的时候,我要把晚年这点余热毫无保留地为‘四化’奉献出来”。
影响较大的有几次。一个是1978年9月14日,我们在北海公园漪澜堂举办的中秋晚会;一个是1979年1月26日在民族饭店举办的纪念北平和平解放30周年;还有在中山公园兰花室举办的高级知识分子座谈会;在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举办的元宵节委员、干部聚餐;还有在陶然亭公园内举办的端午诗会?-?-我简单介绍几个。
1978年9月14日,我们这个中秋赏月晚会是“文革”后一次大型的对台宣传活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卫戍区两个单位的同志和我们一起研究如何举办这次晚会。卫戍区的同志说,这是“文革”后第一次对台宣传活动,是一个开端。参加人数不宜过多,但要有知名度。
当晚7点,在北海公园漪澜堂内仿膳,邀请的约20人基本都到齐了,当天下着雨,大家兴致却很好。北京民革主委侯镜如主持晚会,还请了民革中央的聂轰、吴茂荪帮忙接待客人。因为是中秋赏月,文人雅集,晚会以诗歌为主,辅以民乐、歌曲,气氛轻松活泼。
赋诗的有:王昆仑[4]、朱蕴山[5]、钱昌照[6]等十人[7] 。
讲话的有:侯镜如、屈武[8] 、刘斐[9] 、傅学文[10] 、杜聿明[11]。
演唱者是刘淑芳,唱了《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等歌曲。她是民革成员方贤旭[12] 的夫人,是有名的美声歌唱家,曾随周总理出国访问演出。
民乐演奏的是古琴、洞箫合奏的“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演奏者李祥庭、吴文光。
昆曲唱了牡丹亭的选段,演唱者是沈性元[13] ,笛子伴奏是韦奈[14] 。
晚会进行中,外面下着大雨,室内却像“雨过天晴,皓月当空”,人们吟诗歌唱,气氛欢畅。会后用了26辆小车将客人们送回,当时民革一辆车都没有,好像是中共北京市委支持的。
1979年1月26日下午3点,北平和平解放30周年纪念会在民族饭店由民革市委主持召开。会前在研究名单时,侯镜如侯老提出:?-则上不请太多,划个杠杠:政界?-国民党厅局长以上、军界师长以上参加北平和平解放的起义人员、“和谈”代表。
具体名单大概是:刘芸生、傅东、傅立[15] 、?-其武、王克俊、焦实斋、王凤岐、安春山、刘瑶璋、黄翔、姚子和。
我们是分别登门邀请的,我是去南沙沟刘芸生家。这次会后,侯老说《人民日报》刊登了这则消息。当时我们非常注意扩大民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