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历史知识(4)

开心学国学(青少版) 作者:王平芳


39.C

知识点: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叫做避讳。空字法是避讳的一种,将本字空而不写,或画以“□”,或书以“某”字,或直书以“讳”字。如汉景帝名刘启,在立他为太子时,有司因避讳而曰:“子某最长,纯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

40.A

知识点: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殷墟甲骨刻辞的发现亦为研究商代历法提供了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数十年来在这方面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而卜辞中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也是迄今可考的最早的这方面的记载。

41.A

知识点:从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到军机处,这一系列的改革,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君相争权,相权的不断削弱,皇权的不断加强,以军机处的设立为标志,皇权专制发展到顶峰。

42.D

知识点:唐代宗永泰中始以宦官董秀掌枢密,掌接受表奏及向中书门下传达帝命。枢密使一职自此始。其后握权之宦官多以枢密使名义干预朝政,以至操纵君主的废立。宋代沿其制而稍加变通,以枢密使为枢密院长官,与同门下平章事等共同负责军国要政。枢密使有时亦称知枢密院事,简称知院。其副职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任此职者一般为文官,且往往即由同平章事兼任。凡军事之措置,均由枢密使秉皇帝意旨决定执行。

43.D

知识点:商鞅变法中有一项举措是: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规定斩敌甲士首级一颗赏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服劳役的“庶子”一人。爵位越高,相应的政治、经济特权越大。宗室、贵戚凡是没有军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不能享受贵族特权。这一内容触犯了宗氏贵族的利益,因此遭到反对。

44.A

知识点: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约定“汉与匈奴为一家,勿得相诈相攻”,并三次进长安入朝,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45.D

知识点:《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46.A

知识点: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以上这段话,正是表明唐太宗鼓励大臣议政。

47.D

知识点: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韩琦等名臣为相,执掌朝纲,决定对吏治进行整顿。范仲淹、富弼的各项改革措施包括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中心思想就是要裁汰不称职的官员。

48.C

知识点:扬州是我国较早开展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城市之一。早在唐代,扬州就享有“商贾如织”、“富甲天下”的美誉,当时寓居海外的扬州经商者达5000多人,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港口。到唐朝末期,随着对外交往的进一步加深,扬州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49.C

知识点:自秦以来,一直实行郡县制,汉末将刺使改州牧,在郡县的基础上又加一级行政单位,同时控制各地财政、军队。为镇压公元184年的“黄巾之乱”,东汉中央政府允许地方政府和地方士族豪强自行招募军队,自黄巾后,各地已呈割据之势。唐政府为防止各族的进犯,扩充军镇,设立节度使。自北宋开始,杯酒释兵权,削弱地方军权,地方割据逐渐减弱。

50.C

知识点: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北宋中叶以后,政府官员数目持续膨胀激涨,导致冗官、冗费激增,保守主义盛行,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为了削减官僚地主的特权,减轻国家的负担,王安石实施变法。

51.B

知识点:姚崇,字元之,祖籍江苏吴兴。为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是中国封建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宋璟,河北邢台人。唐开元十七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府仪同三司,晋爵广平郡开国公,经武、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帝。与姚崇同心协力,缔造了“开元盛世”。

52.B

知识点:渤海是满族一脉相承的祖先,其前身是粟末靺鞨。大祚荣,姓大氏,粟末靺鞨人,唐朝渤海郡国创始人,军事统帅,史称创造渤海的海东盛王。大祚荣在位22年,初步形成了一个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多民族聚居地,为渤海国的长期稳固奠定了基础。同唐朝的亲睦和好,为渤海社会的进步发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53.D

知识点:历朝历代的政变事件屡见不鲜。“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便是由后周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发起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他没有经过战乱取得帝位,而是以兵变的形式直接取得政权。

54.A

知识点: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之后,参照汉族的政治模式,对遥辇氏二十部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国家机构。本着“因俗而治,得其宜”的原则,制定民族政策。由于民族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条件的不同,中央官制分南北,“(北面)以国制治契丹,(南面)以汉制待汉人”,即“蕃汉分治”。

55.B

知识点: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经学家、思想家。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著有《明夷待访录》一书,通过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

56.A

知识点:“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精华,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

57.B

知识点:明代中后期,农产品呈现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商业化趋势。江南广东一大片原来产粮区由于大半甚至八九成都用来生产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而成为粮食进口区,其他一些地方则靠供给粮食成为商品粮食出口区。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反封建的早期民主思想也开始萌芽。

58.D

知识点:这段话反映了以下信息,1856的太平天国内乱的情况,说明了农民领导的起义军的弊端,反映的是天京变乱的历史真实,前一首说明了农民阶级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后一首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太平天国内乱的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

59.C

知识点:戊戌变法,指农历戊戌年(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维新派主张变法,而革命派主张废除帝制,希望能够改变封建帝制社会。

60.D

知识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指辛亥革命胜利后,以孙中山为首,建都于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仿法国式之责任内阁制:盖当时之参议院为抑制袁世凯之野心,乃将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之总统制改为内阁制,使袁世凯成为虚位总统。

61.C

知识点:20世纪60年代,在朝鲜半岛的一处古墓中曾经发现过带有西汉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字样的纸张,成为有确切年代可考的中国造纸术外传的最早明证。公元645年,日本发生“大化改新”,随后开始向唐朝派遣唐使和留学生,全方位学习中国的儒家文化和先进技术,雕版印刷术也在这时传到了日本。

62.A

知识点: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原名鸿基。崇祯十六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63.C

知识点:“薙发易服”是指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侵略中原后强迫汉族人民改变发饰和装束的政策,特指清朝初年的“剃发令”。历史上五胡乱华,辽国、西夏、金国、元朝和清朝统治者都曾下过“薙发易服”的命令,尤以满清初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运动范围最广、持续最久、影响最大、冲突最多。

64.D

知识点: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东乡(今瑶海区)磨店人。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65.A

知识点: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66.C

知识点: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反映了他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主张。

67.C

知识点:立宪派,即20世纪初,随着“新政”和“预备立宪”而崛起的资产阶级上层及其政治代表所组成的政治派别。主张继续保持以清朝皇帝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统治,建立责任内阁,召开议会,以便上层民族资产阶级参政。日俄战争中,日本实行的是君主立宪,俄国是沙皇专制,所以当时的立宪派希望实行君主立宪的日本能够取得胜利。

68.D

知识点: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4月,中英在北京谈判。27日,清政府在英国方面有所让步的条件下,与英国签订了《中英续订藏印条约》。《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在实际上肯定了中国在西藏地方的主权,对那些妄图分割中国领土西藏的阴谋是一个打击。但它承认了英国在西藏的许多侵略利益及特权,仍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69.D

知识点:同盟会,全称中国同盟会,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以海外中国人为主的一个全国性革命政党,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其前身是华兴会和兴中会,除此之外还有复兴会、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参加。中国同盟会的根本政治要求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

70.A

知识点:兴中会,清末由孙中山和赞同孙中山主张的进步华侨创立的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年夏,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被拒绝后,于秋间出国,前往他早年曾求学的檀香山。11月24日,二十多个赞同孙中山主张的进步华侨,在檀香山聚议成立兴中会,通过了孙中山草拟的《兴中会章程》,标志着兴中会成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