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英德签订海军协议。根据该协议,德国海军将不得超过英国海军总吨位的35%,而更为重要的是,英国允许德国的潜艇吨位与英国皇家海军的相一致――对于一个在1917~1918年曾遭受大规模潜艇战袭击的国家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古怪的协议。然而,德国从未打算受制于这样一个协议:他们已经在建造两艘26 000吨级的巡洋战舰,并计划在1940年初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作战舰队。
训练与装备
希特勒从重整军备计划中获益良多,但他并未公开启动它。由于坦克、毒气、飞机及U型潜艇这些进攻性武器受到禁止,德军对这类武器的训练不得不秘密进行。20世纪20年代,德国与苏联达成秘密协议。根据协议,德国军官与苏联红军进行了联合训练。
1927年初,监视《凡尔赛条约》执行情况的盟国控制委员会撤离德国。几乎同时,魏玛政府就加强了在德国境内进行新武器设计试验以及部队训练的工作。部队训练以及人员扩充一切进展顺利,但是希特勒知道,他的海军舰队、陆军师以及空军飞行中队需要武器。这些武器得由德国的工业心脏――萨尔和莱茵兰地区来提供,而这两个地区自从1918年以来一直被盟国军队占领,直到之前不久才撤离,但仍为非军事区,且根据条约不受德国控制。
1935年1月,希特勒通过一次公民投票行动收回了对萨尔的控制权。在这次有预谋的公投中,他赢得了胜利。作为既成事实,他向世界宣布德国恢复对萨尔的控制,对此各国都没有太多的兴趣和怀疑。下一步,1936年3月,希特勒怀着惶恐之心试探性地向莱茵兰地区派出军队。对这一入侵行动,英国和法国没有作出任何反应,英法给出的逃避责任的合理化解释是“他毕竟只是在自己的后花园中散步而已”。如果说希特勒的野心是使世界后来陷入冲突的主要原因,那么其他欧洲领导人的胆小怕事和目光短浅则是主要的推动因素。
重占莱茵兰地区两个月后,西班牙内战爆发。西班牙反对派领导人佛朗哥将军与墨索里尼、希特勒臭气相投,一拍即合,得到了德意两国从武器、“建议”到派兵等多方面的支持。
西班牙可以说是进行新军事技术试验和训练年轻军官的理想战场。意大利向西班牙派出了总计2万人的军队及一支2.7万人的“志愿民兵”;德国派出了一支6 000人的“兀鹰”军团,其装备包括现代化的飞机、坦克、运输及通讯设备。用赫尔曼?戈林的话讲,德国发现西班牙是“一个使我们有机会以实弹形式检验我们的军事装备是否尽如人意的地方”。德国对“兀鹰”军团的飞行员和部队实行定期轮换,以便使快速扩充的德国军队中有尽可能多的士兵得到实战训练的机会。
西方列强没有卷入西班牙内战,对德国和意大利出兵参与这场流血冲突也采取了明显的容忍态度。这使希特勒确信,英国、法国和美国是软弱的。为此,他得出了一个正确结论,他完全可以推行富于侵略性和扩张性的外交政策,其他欧洲强国除了反对和抱怨之外,不会采取其他行动。就这样,德国的重整军备行动和希特勒的侵略性言论慢慢地开始通过英法政府这一关。
德奥合并
1937年,法国和英国不得不开始采取一些行动。法国同意扩建旨在防范德国侵略的马其诺防线,并开始付诸实施。英国议会通过了《空袭授权法案》,但其他一些更为严厉的战争准备措施却被继任的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废除了。张伯伦毕生的抱负就是使自己作为一个使欧洲免遭战争劫难的人物而名垂青史。
1938年3月12日,希特勒的军队越过奥地利边境,进入维也纳,途中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第二天,希特勒亲自飞抵维也纳,宣布德奥合并――奥地利和德国重新合并组成大德意志帝国。在德国总参谋部看来,这次行动是一次在公路上进行大规模兵力调动的演习,虽然进展并不顺利,但在这次不流血的接管行动中,德军学到了非常有价值的后勤经验,这些经验在18个月后将被应用到实战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