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竞争是一种野性的激励(1)

狼教育 作者:童世军


狼的自白

我们有应对变化的素质,是我们能与人类共存,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持久的哺乳动物之一的主要原因。我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敏锐机智,善于捕捉目标;我们有组织、有纪律,讲速度且善于包装自己;常言道“恶虎不斗群狼”,每当大敌当前,我们能够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我们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能在各种险恶艰难的环境下生存繁衍并发展壮大;我们精通丛林的游戏规则,善于躲避各种天敌的侵害。因此,我们将永远不败。

素质教育不应是羊式教育

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世界,我们要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进行“狼”的教育,而不应是“羊”的教育。羊的教育突出驯服教育,培养出来的是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逆来顺受那是懦弱的表现。现在有的孩子软得跟羊似的,一点儿竞争力都没有。教育为的是服务于国家建设,试想我们所教育出来的如果都是“小羊乖乖”的话,那么能符合国家的建设需要吗?羊式教育,终会在若干年后为它的失败付出沉重的代价。甘做羔羊者终必为狼所吃。也许中国的发展史太沉重,太压抑,过长的封建奴役让西方人对中国有了羊的比喻。但我们中国绝不是羊!中国人也绝不是羊!所以我们要给予后代是“狼”的教育,而不是“羊”式教育!在这个到处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会竞争!学会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孩子培养成独立进取的狼!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迫于生存的选择,狼凭借坚韧、顽强、忠诚、合作、战斗、牺牲等生物界最优秀的个体素质与最卓越的团队精神,成为最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种群,成为强者,雄行天下。

在十多年前,我曾看过一部叫《狼》的外国影片,其故事内容是叙述一对狼父母生养子女与自然界顽强抗争以求得生存的故事。这是一部感人而且真实程度极高的影片。让我最难忘的是,当幼狼基本长成后(如果按人类的观念来讲,即指幼狼进入少年时期),其父母便近乎“残酷”地将它们赶出家门。尽管子女对家庭恋恋不舍,一次次地返回,其父母仍然初衷不改,甚至用咆哮、撕咬等手段,最终将它们驱赶出门。

在大自然中,每当小狼快要成年的时候,母狼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小狼赶出家门,让它们自己去闯荡。母狼的这种行为规律被称为“母狼法则”。

在人类社会,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总是爱护有加,犹恐关之不切,爱之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至深的中国人更是如此,甚至出现因溺爱而造成“废品”的悲剧。

湖南北部某县有个天才少年。在学习上,他是曾经轰动全国的“神童”;在生活上,他是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弱智”。这个天才少年叫严永明,他2岁开始识字,8岁上中学,13岁以高分考进大学,17岁考取中科院硕博连读。2003年因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从中科院肄业回家,当年22岁。学习上的神奇和生活中的“弱智”集于严永明一身,与其母李腊梅大有关系。李腊梅为了不让儿子学习分心,她把他生活上的事全包了,甚至还喂儿子吃饭。当儿子考入大学后,她去“陪读”。

青少年研究专家鞠青认为,在母亲如此“周到”的服务、如此“严密”的保护中,孩子的自主行为大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父母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起的是“拐杖”作用,孩子一旦离了“拐杖”便寸步难行。这种“羊式教育”方法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大学里,严永明不懂生活的礼仪常识,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概念。他很少与人打招呼。到老师家里去玩,也不管老师是否已休息,就“嘭嘭”地敲门。门开了,一句话也不说,就朝老师的电脑房奔去。当严永明考入中科院后,极差的生活自理能力再次暴露无遗。天冷了,他不知道自己去加衣服,有时下雪天也穿着单衣、拖鞋到处跑。中科院颜晓红教授这样评价他:“很难想象,如果严永明不能继续深造或做学问的话,他将如何生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