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风云塘马4(9)

风云塘马 作者:刘志庆


街上建筑多为木结构,屋檐高挑,墙体多为木板,楼房多为两层,偶有三层,楼上窗户硕大,花格状,除临街建筑为店面外,大多为居室,常见窗开处,女子用竹竿挑衣而晒。街狭窄,街道两侧楼房对开,竹竿横架两窗户,上晒衣服,衣服下则是涌动的人群。

苏南人口相对较密,加之丫髻山下,陆笪周围没有大的街市,所以上后周街的人特别多。农闲季节,农民喜欢有事没事逛街,所以典当、钱庄时有人出没,药铺、浴室人头攒动,至于酒楼茶室则喧闹一片,热气伴随人浪,向四周漫溢。街上的叫卖声一片,全是地道的吴语,间或夹杂一些江北话,不过这吴语不似苏锡常柔软,缓慢中带有一种山地的坚硬、与水流的快速,你能从中感受到那稍许的粗犷来,四声不分的语调,频率极快的语速,你能体味到非纯鱼米之乡也非纯崇山峻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氛围来。就拿地域文化来说,溧阳的文化混有吴文化与徽文化的特质,自足中有不满,封闭中有开放,狂妄中有自卑,聪明中有无知。对于天下大势、民族意识,在新四军来到前,也是以酒楼茶馆为议论中心,清议居多,清议散向人间,体现着一种博杂的色彩和不知所措的心态。

王直一踏上后周镇,便觉面貌一新,这和初进塘马时的印象不一样。第一次上后周街是六月份,他觉得和宜兴和桥差不多。只不过后周人的语言比和桥人更硬朗些,后周人的抗日热情更为高涨些,但和闽西人的单一纯净( 闽西的街道整齐划一 )又显得复杂些,由于国民党顽军侵扰,后周街已体现出一种少见的灰暗。

而这一次,从葛家村出来,未及街面,便见标语贴满了树干、街铺。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汪伪汉奸……”“反对投降妥协……”“新四军是人民的军队”,群众小声地念着、议论着。那一张张蜡黄的脸,那一个个精瘦的身子,那一件件褴褛的对襟斜襟的衣裳,那一条条大腰裤、短脚裤,那一双双草鞋、圆口布鞋,那一只只裸露的脚,全汇集在标语下,标语所散发出的信息触动起裹于胸中的心潮。

芮军正在和杨士林贴着标语,见王直到来,忙走出围观的人群,“王科长,你来了。”

王直点点头。

“其他同志分散各处正在宣传,群众的兴趣很高。”芮军用纸擦了擦手上的糨糊。

“好啊,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有发动群众,只有全民抗战,才能打败日本鬼子。”

“廖司令的字真漂亮,你看这字遒劲有力,字漂亮,看的人多,宣传效果更好。”杨士林拿着一张红纸标语向王直展示一下。

“对呀,在宜兴时,许多老百姓请廖司令写春联。形式很重要呀!所以我们这次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我们新四军的抗日主张,揭露国民党的假抗战、真反共的面目,用事实来教育苏南的群众。”王直既是对芮军说又是在对围观的乡亲说,乡亲们用敬佩的眼光看着这位年纪轻轻的威武的新四军将领。

走进西街沿,只见史毅、陆容等人在钱庄、当铺边的一排木房边,拉着帷幕、帆布往两棵香椿树上系。那帆布有三四丈长,七八尺高,上面贴满了宣传文章、各种画图。

围观的群众很多,许多人不识字,点着上面的画图议论着,遇到不认识的字则小心地猜读着。这帆布又宽又长,好在香椿树挺直高大,树尖直冲云天,脱落的树枝撒落在钱庄、当铺的瓦垄上,青青的枝叶横躺其上,陈腐中透出几分生机,那光溜溜的树身上,因树枝的脱落,留着三角形的疤痕。这帆布两边一拉,风一吹,鼓成了一个大包,弄得史毅、陆容忙前忙后,在帆布边压上几块石头,才算把帆布拉直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