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风云塘马6(7)

风云塘马 作者:刘志庆


乐时鸣与许彧青则在布置演出会场。

许彧青来自福建,是一个俊朗才子。从十六旅军歌的歌词中,便可见其不凡的才华,“春风飘飘,湖光闪耀,江南的绿野,劲旅新成立”,他担任十六旅宣教科长,政治宣传搞得有声有色,塘马一带老百姓经宣传队宣传后,抗日意识较以前更为强烈、更为自觉。

塘马刘家祠堂第一进房屋大门的东西两侧都是二层楼,底为三开门,中间开间特大,底层为青色水磨罗砖铺地,那光亮的质地细腻的罗砖地面,排列着高约一米五左右的八根粗大木柱,木柱下一列垫上青色圆形小石凳子,木柱向上托着厚厚的楼板,那楼板全是又粗又大的松木板,踩上去咚咚有声,弹性十足,楼板的外延是低矮的雕花扶栏,戏楼的木板上侧,有八根高大的楠木柱子,柱子间的横架略呈弧形,为典型的冬瓜梁。戏台分前后二进,中间隔屏风,后面是演员的休息处,屏风上挂有一块匾额,上书“一曲升平”之词,令人称奇的是戏台中有一倒锅形的木雕,那是一个起共振作用的音箱器具,站在台上喊叫,声音会产生扩放的作用。

这个戏台平昔少用,只是在吃公堂酒或祭祖或春节、中秋之类的重大节日请戏班子来演戏时才用,可以想象,这种精神娱乐在贫瘠的乡村里将是何种的盛况。村民从这戏台上看到、听到了京戏、滩簧、评弹以及各种说书艺人的说书,熏染上了春秋大义、国家恩仇的思想,领受了历代族长及家族代言人的村规、族规、祖训的教诲,多少年来,他们不假思索地领受了这一切。

在这几十平方米的舞台上,浓缩了他们的欢乐、理想、希冀与憧憬,冲淡了俗世贫困、苦难带来的忧伤与愤懑。

但这种千年不变的流程终被抗日的炮声所驱散,日寇的蹂躏使他们没有闲情去观看那方寸舞台,去进入娱情的空间。舞台没人光顾了,楼面上积了厚厚的灰尘,上面洒落了一层鸟雀粪,一脚踩上去可见清晰的脚印。

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锣声、鼓声打破了这舞台的沉寂,那嘹亮歌声的声浪轻拂着屋脊、瓦片、梁柱,那洪亮的抗日口号冲击着那墙面、门檐、柱廊。

罗忠毅的高大身影,廖海涛飞扬的神采,使塘马一带的老百姓从中知道了共产党、新四军,进一步认识了抗日救国的道理。

如今,这中秋佳节,这小小的舞台早已抓住了村民们的那怦怦跳动的心。

服务团的小李、小张在戏台中央的两根木柱上贴着两副红色对联。

乐时鸣与许彧青在明堂里一边看着,一边在纠正着贴的位置。

左边的柱子上,“中秋佳节”已贴上了。

“乐科长,今晚要上演你的大作《 前路 》吧。”许彧青用浓重的福建腔说着,太阳的余晖照在他清瘦的脸上,脸膛显得十分红亮。

“大作谈不上,‘火线剧社’刚成立,我得拿出点东西来,剧本是战斗间隙草写成的,不成熟,廖司令说好,我就献丑了。”乐时鸣微微一笑。

“我听廖司令说了,写得很动人,他这个社长是有很高的鉴赏力的,你就别谦虚了!”

“唉,这是对我这个副社长的鼓励呀!不过说实在的,内容可能深奥了些,还应该更通俗些,大众化些为好。”

“我看到她们排练了,没来得及细看,不知是一个什么主题,剧情如何。”

“江南某乡镇的一个地主乡绅家,有一位少奶奶,有抗日爱国的决心,她毅然摆脱家庭的束缚,投奔新四军……主要是宣扬全民抗战的精神。”乐时鸣缓缓地说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