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之于我,是具有矛盾性的,它与我之前的许多作品在观点上都是截然不同的。我一直以来都自诩为社会教育家,在相关方面发表了不少个人性质的拙见,并有幸能够将这些拙见出版成书,发行到市面上。就表达我的个人观点来说,那些书的题目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但更进一步看来,那些书的观点都大同小异。“要亲切”“要关心别人”“要谦虚”“要忍耐”“要懂得礼貌”“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先要施与他人”“应该让步”……这样的观点,都是与“要厚脸皮”相反的。因此我才说本书之于我,是个彻彻底底的“矛盾”,是与其他作品完全对立的。
但就算如此,我还是会坚持本书中的主张。我相信本书的观点是可以让人领悟到许多东西的。至于在相反的两派的主题之中,究竟哪边更能应用得得心应手,应该选择什么,这就依靠读者们自己的判断了。
我要解释一下从“谦虚”、“谨慎”到“厚脸皮”这一转变的缘由,下面所讲述的,是我亲身经历的、让我感受到“厚脸皮”的价值与效用的一件事情。
2006年3月初,我参加了为竞选春川市长而举办的候补竞选,这是我在担任江原道的政务副知事时就打算参与的,但是我失败了。另外,在2008年的第18届韩国国会议员选举活动上,我在为了竞选而举行的推荐人选举中,再一次品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想要成为国会议员的候补人选,就要先进入推荐候选人的名单,但是从提出申请到入围最终名单,期间还要进行一场严酷的选举。我每天都要到各种商店以及集市去与民众见面、握手、派发名片。这样做过的人们应该知道其中的辛苦。但作为政治界的新面孔,比起这种竞选活动,我更要在为进入推荐候选人名单的选举上下工夫。
虽然两次选举都失败了,但这场持续120天的选举以及隐藏在这场推荐人选竞争背后的权力游戏,却凸显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与激烈,其呈现出的意义让我获益匪浅。相较于其他人生阅历,参与政治选举所带给人的观念转变,是特别且让人终生难忘的。以旁观者角度所看到的现象,与作为当事者所体验的状况,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句话是政治界的至理名言。那些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圆滑作风,赤裸裸地在一瞬间暴露无遗。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事认识到世态炎凉,看穿人们的真面目,领悟到在社会中生存的法则。
在政治圈,当面微笑,背后却暗自竞争,这是很寻常的事。面对面的时候一边笑着一边握手,但一转身关系马上就变得僵硬。以不理不睬的态度对待弱者,用骄傲不屑的气势让对方胆战心惊,乃至完全屈服。如果遇到强者,便假模假样地卑躬屈膝,对其俯首帖耳。那些性格隐忍、等待良机的人们在这样的政治斗争中是无法获得机遇的,他们的谦逊、和善换来的终究是一事无成。只有那些左右逢源、手段卑劣、令人敬而远之的人,才能取得胜利。善良的人还在想法与实干的边缘上犹豫着,而心狠手辣的人却已经成为了胜利者,并把持着权力中心,这无疑是政治界最基本的规律。
这样的情况并不只是发生在政治界,放在商业领域中也同样适用。在某方面,商界可能要比政治界更加麻木不仁,只不过在政治界中,这样的事情会更加鲜明、赤裸地表现出来而已。你身处的组织或者单位之中,或许也正发生着同样的情况,更值得注意的是,最残酷的斗争往往是在绝大多数人都没察觉的情况下展开的,也许事态已经发展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而你作为旁观者,却优哉游哉全然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