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标和成果之间,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行动,行动是把目标变为成果的唯一途径。行动是一个转换器,把人们想象中的愿景和目标转换为可以触摸得到的现实,计划行动是教练的一个步骤,是教练产生实际效果的重要环节。
成果目标行动人本教练模式在生命坐标中,愿景、价值是人的内在地图,愿景告诉人们未来在何处,价值告诉人们为什么要向某个方向奔跑,目标和成果让人们从一个地方走到另外一个地方,在坐标平面上留下行走的痕迹和生命的印记。教练的焦点在人,不仅仅关注对方的成果,更关心这个人,关心他生命计划中的每一个部分。
第四节 教练之"道教练的过程是洞察心态、探究原因的过程。《论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还加上一句,"道生而行正"。教练帮助被教练者自己去看到他的这个"本",也就是他存在的原因和目的,继而生出他的道",然后他所作所为的方式和方向正确无偏。"道"是内在的素质,人本教练模式认为"领导力"是教练的"道",并且在本书中会重点探讨教练的领导力和领导技巧。为什么如此突出"领导力"在教练中的作用 我们借用调适性领导力的概念来阐明。
调适性领导力我们用病人看病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调适性领导力。病人去医院看病,一般会碰到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病人把症状告诉医生,医生开药,说只要按照药方服药,很快就会康复。一般的看病就是这样一个过程,病人完全相信医生,医生也很自信自己的诊断和开出的药方。这种情况中,病人的期望很实际,希望医生能提出解决之道,将病因确实找出并加以治愈。病人依赖医生的专业知识,并将大部分责任转移到了医生的身上。医生则依赖病人的信任、满足程度与付款的意愿。
第二种情况,医生将问题找出来了,但没有提供明确的根治对策。比如医生诊断出病人是心脏病,开出了药方并指导病人服药,医生只是提供了一个提议,并没有说按照这个药方吃药就一定能够康复,相反,医生强调病人要注重饮食和运动,心情也要舒畅,这对治疗非常关键。医生心中人本教练模式或许有解决方案,但他并不是主要的执行者,他只是做了一部分的工作。
主要的执行者是病人,他必须评估医生建议的得失,自己创造出解决的方案。比如什么才叫心情舒畅 饮食和运动的平衡点是什么 都得靠病人自己做出判断和实施。如果病人对自己的问题没有足够的认知和重视,医生也对他的病情无可奈何。这种情况下,医生和病人对解决问题都有责任。
第三种情况,病情是医生也没有见过的疑难杂症,找出病因困难重重,医生以往的经验派不上用场,而且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法。这个时候,医生的办法是与病人进行深入的沟通和探讨,共同学习来寻找问题所在。
找到问题后,再一起来学习,找到治疗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双方的沟通是及时和开放的,医生根据病人的反应来随时调整方案。
上面这三种情况包含了技术性问题和调适性挑战两个概念。调适性领导力是哈佛大学教授隆纳 · 海菲兹提出来的。他认为组织面临技术性和调适性两种不同的环境和挑战,在技术性环境中,组织面临的问题和解答的方法都相当明确,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案告诉成员,成员遵照执行。在调适性的挑战中,问题不明确,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法,组织需要共同学习来应对挑战,调适性问题往往是没有现成答案的系统性问题。技术型领导强调权力,企业按照领导的旨意运行,调适型领导注重调适,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和职责交给全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