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的主张是,人的经济行为不是根据合理的供给原则决定的,而是由冲动的、难以理解的心理判断所决定的,它是现代经济学一个新的分支科目。为了抓住人们的消费心理,戴着安装有扫描仪的眼镜进到百货商店,追踪人们在看商品时第一眼所看的部位,从而当成陈列商品时的“神经营销学”新技法。开发最尖端科学,强求人们拿出钱包,使人每天不买些什么就难受的营销手段是必然会产生的,现在正是“消费神”降临这个社会最恰当的时候。
“消费神”不一定只会降临到女性的身上。最近汽车、音响、相机、新型电脑还有电视这些电子产品,或者高级自行车等都属于男性们的主要消费空间。降临到这个世界的“消费神”会给予人们强烈而又震撼的经验。因此,向“消费神”所索要的费用也会相应地提高。
“消费神”掺杂在恋人之间,让夫妻两人因为消费品的关系而玩起了尔虞我诈的“捉迷藏”的游戏,他们会整晚不断地玩,不过更大的问题是,到了第二天也不能清醒过来。
“消费神”若是做出什么过分的行为,便会存在走火入魔的危险。尽管如此,就像飞蛾扑火一样,进行超越自身的经济运营能力的消费理由,是麻痹理性的无意识动机的存在。
不知不觉中消费成为支撑那些积极消费者的唯一力量,就像酒精中毒者只有在喝酒的情况下才能停止手抖的症状,精神也恢复到正常一样,这些狂热于购物的消费者也达到了冒着成为信用不良者的危险,刷卡买入自己希望的物品,心中的不安和紧张感才会消失的境界。
一次畅快淋漓的购物能让心情暂时得到缓解,不过,反复地进行如此高负荷的消费行为,会导致病原体抗性的产生。久而久之,若是想让消费的冲动得到缓解,必须要以更频繁的购物,花上比以前更多的钱,才能产生像之前一样的效果。从某一时刻开始,自己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已经完全变成消费过程中满足自己消费欲的一个工具,它失去了本身的物用价值,而成为一个单位、一个符号、一个能让精神得到缓解的病菌。在满足了自己的消费欲之后,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摆在了面前,生活陷入到了困境中,甚至连吃饭都成了一个问题。因此,很多人在进行了疯狂的购物之后,刚刚购买的东西再让自己的罪恶感瞬间灌满整个大脑。不过在关系领域或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紧张感和忧郁感,都只有通过冲动性的消费才可以治愈这些不安的精神负担,这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但是这种习惯同时也加速了他们在消费观上的罪恶意识,因此而形成的紧张与接下来购买更多更贵的商品相关联,从而让这些患者陷入到购物的恶性循环当中。
有一部分人是属于与上述传统的中毒模式正相反的情况,这种类型的人认为进行消费可以让自我变得强大,他们认为自己的消费能力体现着自己本身的所有能力。他们乐观地看待世界,并且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因而忍受不了自己输给任何人。所以比起冲动性的消费,早期消费心理较强的这种类型的人,会在新的流行趋势和信息的收集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些人对自己喜欢的领域,拥有着如专业人士般的大量了解,假如别人掌握着自己所不知道的内容,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并会为此而伤心难过。对这种类型的人而言,掌握着别人所不知道的,拥有他人所没有的,才是最重要的。
勤俭节约是小市民生活的传统习惯。我们越难预测将来,就更加把现在的满足放置在以后,通过自制消费行为勤俭节约,防备不知何时会发生的灾难,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观点。我们为了防止不确实的未来隐患,支付过度的保险金,一直过着禁欲的生活,这就是集体生活的社会性公约,宗教性戒律的经济性的公约。我们的生活就是“不要贪图他人的”“扔掉贪欲”一样的安贫乐道的生活。
不过,“消费神”与其不同,它主张人们充实并现实地生活,让人们对为了将来而放弃的现在的快乐献身,并且号召人们把将来的支出、收入使用在现时。信用卡的信用度可以说是将来可以支付的社会价值的尺度。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的防御机制一旦发挥了作用,人们就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进行各种狡辩,制造出自己只能那么做的客观理由。这与想用苍蝇拍拍打妻子头的丈夫,在与妻子对上眼之后说出“亲爱的,我是要打苍蝇”的道理是一样的。
其次是投射。其实是人们自己所做出的选择,也是要自己承担责任的事情,但是如果制造出“消费神”这个假象的存在,那么就能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这个莫须有的东西。当然,像开玩笑般所说的“我买得贵了一点的”的说法和“因为‘消费神’的降临,与我意志无关地打开了钱包”的说法,却感觉大不一样。小孩走路时,在不小心摔倒后,边哭边对妈妈说 :“都是因为你我才摔倒了!”这样的抱怨就是投射的典型形态。把很难放在自己心中的沉重的罪恶意识、冲动性,本能的诱惑一般的性情扔到外部的对象,想成是“与自己无关”“不是我决定的,只是听从了命令而已”,就是让自己放松的原始防御机制的心理成因。怪罪“消费神”的人们的内心中,投射的防御机制是极强的。
合理化和投射混作一团的“我”制造出了偶像“消费神”。不过,连“消费神”都不存在的话,“我”的人生会不会过于艰难呢?
人们常说“破坏偶像”这句话,不过,偶尔会降临的“消费神”好像真的是一个让人不忍心破坏的存在。主流的神灵们主张不要犯罪、多做善事,要活得正直,从而监督人们生活的一举一动,许诺把其今生的困难在来世的天堂化解或称为业报,并与其相约来生;“消费神”却与之不同,它重视的是眼前和当下。比起等待来世的复生,人们更渴望今生的拯救。拯救今生苦难的弥勒信仰,抚慰了受饥饿痛苦折磨的百姓们。
“消费神”不是21世纪的弥勒佛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觉得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比自己本身的想法更加重要。对那些过着自我克制、勤俭节约的人来说,他们根本没有勇气表现出我们在消费观念上的豪迈,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消费神”是当今社会给我们解决烦闷的一个良药。
比起约定那虚无缥缈、无法信赖的暗淡未来,享受着眼前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的人们虔诚地信奉着“消费神”。因为从口袋里拿出信用卡,就可以将生活的痛苦涂抹干净,即便它有着饮鸩止渴的意味,但至少在某一刻,我们是幸福且满足的。
疲惫不堪的人们,难道你们不想体验一下“消费神”所带来的关照吗?与其像蜜蜂一样无休无止地劳作,倒不如像蝴蝶一样惬意地流连花丛,反正到了冬天,它们都是要冬眠的,那何不在阳光明媚的夏日里尽情地享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