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节:入宫伊始(3)

历史上的李连英 作者:纪连海


(3)另外,大多寺观也是希望年老宦官将其作为退养之所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宫里宦官基本上都有积蓄,另一方面则因宦官与皇亲国戚、高官显宦都有关系,寺观里收容几个过去稍有权势的宦官对于寺观自身而言有益无害。再是有权势的宦官出宫后,还可以用僧道的身份与显要人物接近,而且他们身为阉人,同显要的内眷接触更方便,更让显要们放心。如此一来,寺观的发财之道就更多了。

(4)在清代,道教宗派林立,或续谱,或创立岔派分支,时有发生,以白云观而论,在同治年间便有房山县城隍庙道士来观,同众议创马祖(丹阳)岔派分支"遇山清微派"。刘多生受启发,仿效为之。

有朋友说了,一个太监信仰道教算得了什么呢?还值得这么认真分析?您可不要这么说,我们刚才这段分析真是很有用的,尤其是对于日后的李连英来说。

3、刘多生与妙峰古香道

说起刘多生来,我们还要纠正北京地区著名的妙峰古香道的解说词的错误。

妙峰山的娘娘庙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在京津一代相当有名,每年庙会期间都有好几万人来此进香,因此,"妙峰古香道"就成为旧时人们去妙峰山进香的主要道路。古香道穿越阳台山自然风景区,从海淀区的北安河村到妙峰山的娘娘庙,全程共40里。妙峰古道原是土路,崎岖难行。

下面的内容诸位朋友们可听好了,出错误了:

清同治年间,慈禧太后要去妙峰山进香,为讨好慈禧太后,太监刘诚印以素云道人名义,于光绪18年(公元1892年)会同安得海出资重修此道,道宽7尺,用当地天然石板砌成层蹬,动用大批工匠,遇山开路,遇水架桥,工程非常艰巨。每铺一块就得用银一两,至此"金阶"之名不胫而走,名播京津。山上的娘娘庙,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到十五办庙会,采风尝小吃是朝山进香后的又一选择。

上面的这段解说词,一个地方不准确,两个地方错误。

先说简单的,不准确的地方:太监刘诚印以素云道人名义。太监的名字叫做刘多生,他的法名叫做刘诚印,道号素云道人。不是谁以谁的名义。

再说不简单的,错误的地方:时间和人物的错误。

很简单的事情是:前面说了是同治年间慈禧太后要去妙峰山进香;后面又说为讨好慈禧太后,太监刘诚印于光绪18年(公元1892年)会同安得海出资重修此道。这都什么和什么呀?这马屁也拍得太晚点了吧。

同治皇帝于1861年11月即位,于1875年1月死去。我们所说的同治年间则是1862年~1874年。您看看这慈禧太后在1874年以前就想去妙峰山进香,可是这太监刘诚印于1892年才会同安得海出资重修此道。这中间可差着至少18年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