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依附小人必遭祸患

《止学》中的80个做人智慧 作者:伏建全


 

【原文】

小人势不惠人也,趋之必祸焉。

【译文】

小人有势力了也不会为旁人做什么好事,如果想去依附他,一定会遭受祸害。

【释义】

在官场、商场等名利场上存在不少投机钻营的小人,小人们尽管长相不一样,智商有高低,但心眼儿一般小,心肠儿一般黑。如果你盲目地有求于他们,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很可能会嫁祸于你。

【事典】

有着皇帝梦的袁世凯是一个诡计多端、极其阴谋狡诈的两面派小人,他左右逢源,趋炎附势,不管风向哪面吹,他都会顺风而动。他先是趋奉李鸿章,得到仕途上的保障;在康有为革新派受欢迎时,他便四处鼓吹“维新”;在看到慈禧旧势力派仍旧坚不可摧之时,便摇身一变出卖了维新派。

先是康有为的“公车上书”在朝野内外造成很大轰动,袁世凯觉得“康梁”的维新变法主张很可能会得到光绪皇上的大力支持,发展势头不可低估,于是,便想方设法靠拢康有为,在饮酒席间表现得对维新思想钦佩有加,还异常亲切地称呼康有为为“大哥”,并出巨资支持维新变法运动。此外,他还向康有为大谈特谈自己以往的“英雄壮举”,就这样很快博取了康有为的好感,维新派将其看做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对他寄予了无限的希望。

戊戌政变前夕,光绪与慈禧之间关系发展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光绪皇帝向维新派求救说“朕位几不保”,康有为与谭嗣同等得知这一消息后抱头痛哭,但也是干着急没有办法。

当时维新派想起了握有一定兵权的袁世凯,于是,谭嗣同等人以极其恳切的言辞向袁求助。那天夜里,谭秘密会见了袁,开门见山地问道:“以将军看,皇上是怎样的人?”

袁说:“皇上是旷代圣主。”

“今日皇上有难,可以救皇上的,只有你一人了,如果你想救皇上,那就再好不过了;如果你不打算救皇上,干脆去老佛爷那告密,那样,你就会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袁世凯听了假惺惺地装出一副很生气的样子,提高了嗓门说:“青天在上,不敢辜负天恩”“圣主乃吾辈所共事之主”“但能有益于君国,必当死生以之”,谭嗣同见此,便把“诛旧党”“杀荣禄”的方案和盘托出。

袁世凯迎合说:“只要皇上在我的军营里,杀荣禄就像宰条狗一样容易!”谭嗣同见此,就把营救光绪的计划详细地和袁世凯说了一遍,然后离去了。

没想到的是袁世凯转身做出决定,连夜乘火车去天津向荣禄告密,彻底出卖了维新派,同时建议“欲破奸谋,卫慈圣耳”。

慈禧太后得知情报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在瀛台,自己重掌大权,同时下诏,取下“六君子”的人头,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政变。袁世凯经过这次政变为慈禧太后立了大功,获得四千两赏银,后又荣升为工部左侍郎和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更加飞黄腾达了。

【事典启悟】

小人是极善于伪装自己的,他在得志之前,一般不会轻易露真容,不会喧宾夺主,但时机一旦成熟,他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疯狂崛起,谁妨碍他,谁就会成为他的刀下冤魂。此外,小人要得志一般都选择走捷径,常需要拿竞争对手做牺牲品,如果竞争对手是君子,小人往往会把他骗得死去活来。所以,对掌有一定实权的小人不要盲目攀附,“小人势不惠人,趋之必祸”。

要防止小人嫁祸于自己,识得小人才是最关键的。识不得,而又一心趋附,就是“明珠暗投”,必遭其所害——或因事发牵连己身,或被其利用出卖,做了替罪羊。若发现自己所追随者的举止和行事有恶劣的情形,而自己却处处原谅,不知警醒,不能果断地舍其而去,是非常危险的。

与小人说话时也要当心。口蜜腹剑的小人很会笼络人心,你可不要被其加了糖的麻醉剂弄得放松了警惕。例如,他如果发牢骚议论别人的短长,即使与你心中所思一拍即合,你也不能与之知音识曲,这时你最好把话题岔开。否则,日后这些话会被他添油加醋地传出去,说成是你的意见,叫你解释不清,有苦难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