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可能是高科技,但电脑绝对不是
政府对产业政策一向有着浓厚的兴趣。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一直认为,经济发展的阶段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有规律可循的。尤其是在20世纪中期,经济学家们曾经非常热衷于讨论产业结构的话题。大致来说,经济学家们相信,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有章可循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应该逐渐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而当经济进一步发展之后,服务业将成为主导性的部门。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兹(Simon Kuznets)认为:①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②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③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然而,它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1931年曾经提出过“霍夫曼比例”,即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之比。按照霍夫曼的说法,在工业化过程中,消费资料工业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小,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将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工业化必然要经历重工业的阶段。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的分析更加缜密。他认为经济增长的速度、经济发展的阶段和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表2?2所示。随着人均收入增长,产业结构转变过程将经历初级产品生产、工业化和发达经济三个阶段,工业化又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
表2?2H.钱纳里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
1970年人均GDP(美元)1980年人均GDP(美元)时期经济发展阶段
140~280300~6001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280~560600~1 2002初级阶段
560~1 1201 200~2 4003中级阶段
1 120~2 1002 400~4 5004高级阶段
工业化
阶段
2 100~3 3004 500~7 2005初级阶段
3 300~5 0407 200~10 8006高级阶段
发达经
济阶段
资料来源:H.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1989年版)
遗憾的是,这些理论并没有坚实的逻辑基础,无非是对过去的概括和对未来的猜测。在这之后,经济学家便逐渐失去了对产业结构的兴趣。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继承了经济学家的衣钵,他们的故事讲得比经济学家更绘声绘色。
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1973年出版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贝尔谈到:“后工业社会这个概念是本书的主题,它是有关西方社会结构变化的一种社会预测。”他认为,以技术为中轴,可以将社会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种形态。在他看来,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是当今世界上并存的三种社会形态。前工业社会主要分布在亚、非、拉等国,这些国家基本上依赖第一类经济部门:农业、矿业、渔业和林业。这些经济部门完全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它们的生产率低,并且由于原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波动而使其收益大幅度摇摆。工业社会主要分布在西欧、北欧、日本和前苏联,其劳动力的大部分从事工业或产品制造业。美国将是第一个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国家。“广泛地说,如果工业社会以机器技术为基础,那么后工业社会就是由知识技术形成的。如果资本与劳动是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那么信息和知识则是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
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贝尔指出,后工业社会的特征包括:①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②从职业分布来看,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③从社会治理来看,理论知识以及理论知识的代表者,如大学和学者变得更加重要,他们成为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④从发展的方向来看,技术的竞争至关重要,政策需要鼓励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但是,在平坦的世界里,产业的边界正在模糊。产业的形态和我们传统的印象往往大相径庭。农业在我们的想象中是落后的、小规模的,但是,我的朋友周立教授游历美国之后却发现,美国的农业早已被少数几个集团公司控制。它们牢牢地占据了从生物基因到超市货架的整个食品体系!工业在我们的印象中是大工厂式的,但处于竞争前沿的跨国公司都正在放弃过去那种科层制的体系,而改用更为灵活的生产组织方式。于是,宝马不再生产汽车,波音也不再组装飞机,耐克卖的鞋子没有一只是它自己生产的。传统的产业概念已经不再适用,传统的产业政策也可能出现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