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节:名家十五讲(31)

北京大学爱心讲堂十年精华:从心开始 作者:美妙


晚上睡觉的时候,被刚装修完的新房中的甲醛呛得眼泪直流,只好把脑 袋蒙到黑心棉被里面。想起房子还有四十万贷款加利息,辗转反侧到天半亮

从心开始:北京大学爱心讲堂十年精华 都睡不着。找安眠药吃了半瓶也没用,含在嘴里。哦,原来是糯米片。

看到这些见利忘义的情景,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几千年前孟子所说的一句 话:“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意思是说:从上面的领导者到下面的老百 姓,如果都交相夺取利益,那么国家就危险了。这句话一语道破了一切冲突 的根源在于好利。所以,当孟子去见梁惠王的时候,梁惠王开口便问:“您 老人家从这么远的地方来到我们国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为我们国家带来 利益呢?”孟子说:“大王您何必谈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好了。”这句话含 义非常深刻,因为“利”是人之所争,由此导致了种种冲突与矛盾。因此, 要化解冲突,就必须把“利”淡化,而“利”的反面是“义”,所以孟子又 说:“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那么,是否儒家的圣贤一味地反对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呢?恰恰相 反,孔孟从来没有反对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例如,《论语·子 路》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冉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明了孔子对于追求物质 利益的基本态度:

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教之。”

这段话讲到,孔子到卫国,冉有替他驾车子。孔子说:“好稠密的人 口!”冉有道:“人口已经众多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说:“使他们

第一部分 名家十五讲

富裕起来.。”冉有说:“已经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说:“教育 他们。”

可见,在儒家那里,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幸福生活与社会和谐的物 质基础。孔子从来没有否认过人对物质财富的正当追求,例如他曾经说“富 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意思是说,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事 情,当然“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意即不是通过 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不接受。他还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也就是说,如果通过不道义的方式获得富贵的地位,这对我像天边的 浮云一样。孟子也说,“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 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制礼义哉?” (《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说,当人们连温饱都成问题、不能养家糊口 的时候,还有什么时间讲道德、明礼义呢?可见,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都 认为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生活条件是幸福生活与和谐社会的物质保证。他们所 反对的是对于物质利益的非分追求。

那么,如何保证人们正当地追求物质利益呢?

孔子认为,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之后,必须“教之”,即应当重视对人们 伦理道德的教育,使他们明了自己所处的人伦关系以及相应的道德要求。孟 子也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 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意思是说,做人有做人的道理,老百 姓若是吃得饱,穿得暖,过上了安逸的生活而没有接受伦理道德的教育,就 堕落得离禽兽不远了。为此,圣人(指尧舜)感到忧虑,于是就命令契为负 责教育的官员,教导人们“五伦”大道。

这五伦关系之所以被称为“道”,是因为所谓的“道”就是现在所说 的“自然的规律”、“自然的秩序”、“自然的和谐”,而随顺自然的规律

从心开始:北京大学爱心讲堂十年精华 和秩序就是“德”。五伦关系,无论是夫妻的结合,还是父子、兄弟、君臣 (领导与被领导)、朋友,都是宇宙间自然的、客观存在的关系,不是哪位 圣人为我们人为规定下来的,所以“五伦”是“道”,随顺“五伦”就称为 “德”。所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夫义妇听,长惠幼顺”, 这“十义”,十种和谐就是“德”。如果人们都能依德而行,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就自然会和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