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节 上市企业危机管理(2)

融资:奔向纳斯达克 作者:刘建华


二、如何进行危机管理

据调查,2003年,45.2%的中国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40.4%的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由于上市公司负有信息披露的义务,危机突发引起的股价狂跌与市值蒸发,直接涉及流通股股东的切身利益,其代价与非上市公司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新形势下上市的公司,由于诸多重要决策需要征得流通股股东的首肯,增加了重要战略决策通过股东大会的失败几率。

上市公司危机的主要来源有:突发危机、潜伏危机、自然灾害、产品瑕疵、公共卫生生产安全、环境恶化、劳动争议、恶意并购、环境污染、技术破坏、违法行为、人为恶意破坏、非诚信行为、高管人员发生意外、内部控制制度缺陷。有些危机是潜藏在公司内部的不良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或遇到导火索而爆发。上市公司在经历突发危机时,股东和顾客通常会给予同情和信任,这种理解可帮助公司较快摆脱困境。

然而,当潜伏危机爆发后,股东以及顾客会产生敌对情绪,对公司解决危机起阻碍作用。有证据表明,有近3/4的上市公司的危机是由于潜伏危机所致,轻则破坏上市公司的声誉,重则威胁上市公司的生存。

2004年底,三九医药的“大股东占用资金已达37亿元”的信息披露,此非诚信行为导致企业信誉度直线下降,不仅为三九医药昔日辉煌画上句号,中小股东权益也因此受到严重损害。

2005年6月,光明乳业“过期奶”事件的爆发,给这个力争进入世界乳业前列的中国知名乳业上市公司带来一次前所未有的慌乱,光明乳业的股价在短短5个交易日内下跌0.84元,跌幅高达17.2%,公司流通股市值缩水约2亿元。诸如此类的潜伏危机是上市公司危机的主要来源。

公司遭遇危机是一个普遍现象,企业只有重视危机,加深对危机管理的认识,提高危机管理能力,才能减少或避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曾有人对《财富》杂志评选出的全球最佳的1000家公司进行调查,在受访者中,有54%的人认为,他们所在公司的高管层对如何处理危机极为重视。作为证券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加强危机管理的必要性首先在于促进自身健康发展,其次还在于促进证券市场和谐发展,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上市公司的危机会在何时爆发是难以预料的,但成功的危机管理也绝不是临阵磨枪,应事先就有所准备,首先是要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上市公司应将危机预警机制纳入企业的战略管理和经营运作之内,将其融入企业文化之中,并要在企业员工中切实贯彻预警制度,让企业员工形成良好的防范意识和行为规范。而危机预警不仅仅是战略、制度上的建设,也与投资者关系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上市公司的危机大多来自股市,这将不可避免的会影响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信息传播管理也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危机传播的主要渠道就是媒体,向公众传播危机信息也是传媒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目前,最为流行的危机处理原则就是“3T”原则(Tell The True)。企业应监控好舆论导向并与媒体友好合作,不仅要及时公布企业信息,还要有效引导舆论方向。

危机管理还包括公司内部危机公关方面。如,树立员工信心,整合企业文化,稳定员工队伍和情绪,统一员工的思想认识和对外口径,这也是媒体管理的延伸,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任何对企业发展有影响的都可称为危机,但也并不是每个危机只有弊而没有利,企业应提前做好各种应对危机的防范措施,才能将其对企业的损失降至最低,甚至转危为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