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节:是什么决定了形式(3)

像野狗一样生存 作者:方力钧


这些书的及时出现,真正震撼了我的灵魂

我想谈谈那些曾经对我影响巨大的书: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卢梭的《忏悔录》、雨果的《九三年》、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还有《邓肯自传》,它们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全都让我碰上了。《呼啸山庄》中的三姐妹身居英国乡村,过着极其封闭的生活,她们的想象力和波澜壮阔的感觉完全来自内心,这使我明白真正的生活是用心去体会的。假若一个傻子,纵使万千事物排山倒海,在他内心也不着痕迹,那还是没有生活;《忏悔录》中的卢梭,年轻时与朋友领养一女孩,本想长大了一起受用。但随着岁月的推移,他们之间产生了真正的父女情感,最终没有把女孩当成玩物。卢梭并不矫饰自己,而是以那么赤裸的心态那么朴素的语言把自己的肮脏事情说出来,他因而变得坦荡透明-这使我真正理解人性、人的自尊及人的权利;《邓肯自传》中传达的自由艺术的理想,那么朴素的表达方式,真是让我震撼。至今每当我笔下出现水的时候,都一直怀疑自己是否与当时书中描写的穿着白色图尼克的孩子,在蓝色的天幕前跳舞的景象有关。在我对每一个问题思考的关节,这些书的及时出现,真正震撼了我的灵魂。

还有弗里格里希和戈雅,他们的作品我不需要面对,只要想起来内心就会颤抖。弗氏重新发掘人的内心,将每个人都忽视的、已经找不着但确实存在的东西再呈现出来,让你在特别熟悉的事物面前感到震撼;戈雅是极限型的艺术家,有人说他是疯子,而他却是一个有计划的、按部就班的疯子。戈雅晚年,在享尽了荣华富贵、金钱名誉之后,变成了一个最自由的艺术家。在他的晚期作品中,你看不到造型、主题、颜色、构图,"扑"的一声,好像有一条巨大的通道进入了你的内心,你明白,这当中什么都有了,内心的骚动与情感全面开放,完全属于精神的交流。绘画的最高境界应该是重视人而不是重视画,人做到什么程度,画作就会自然呈现出一种相应的面貌。所以,当有人对我的画提出意见时,我基本上是拒绝的,这是完全个人化的东西。艺术作品有时像赌博,画家唯一能证明自己能力的就是绘画本身。

我还会经常看一些政史书籍,读太平天国、鸦片战争、抗战等历史。面对这些残酷的东西,可以一下子把思绪拉回到现实中来,我希望自己保持清醒。我要是哪里不舒服,或者碰到什么心理的事之后,我就随便抄几本历史的书来,翻几页,心情就好了,因为那些太残酷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都不是大事,你那些鸡毛蒜皮根本就不是一个比例了。历史是可以给你治病的,这个很有意思的。我好长一段时间都喜欢说一句话,关于作品的形式,有人问,你怎么敢这样用色呢?我就莫名其妙,一个人是从死里过来的,或者说老是在死亡线上转来转去的,这个时候做作品还有什么障碍吗?个人的生命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人在意你的生命是好是赖,靠你当时的反应或者是运气,然后你活下来了,在活下来的基础之上,你就可以做艺术了。这个时候你是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