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莫文蔚:蔷薇情怀(1)

我们的她们 作者:韩松落


2006年,莫文蔚终于出了新专辑,距离她上一张专辑,已经过去了三年。

宣传通稿里说,新专辑《 如果没有你 》的曲目多半与“感觉”有关:“如《 薄荷 》是嗅觉、《 一口一口 》是味觉、《 手 》是触觉、《 甜美生活 》是幸福感、《 fire 》有灼热感觉、《 一个人睡 》是寂寞感,再加上《 24 hrs 》、《 AM PM 》构成的时间流逝感”。

用“感觉”归置她,似乎正好,因为,莫文蔚给我们的印象,一直与“感觉”有关。她不美,其实身材也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一类,嗓子也不是老少咸宜的甜美女声,至今争议尚存,演技也不过本色水准。如果要按照通行的标准打分,相貌三分,身材三分,嗓子两分,演技两分,没有一样特别突出,可她的能耐就在这里,她就有本事把这些分数统统加起来,加成了十分,她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立体的、有感觉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而不像别人,是“歌手”、“演员”,除却这些身份,什么也不是,即便在每一样行当里都做到了十分,仍然十分苍白。

所以她做怪,人们觉得好,她闹绯闻,人们觉得应当,她套上一件白T恤,仍然令人觉得时髦,她嗓音飘忽,人们觉得那是增加了辨识度,她大打魔鬼身材牌,人们觉得那是她自信,人们已经整个地接受了她,不论她利用这个“她”做了什么,似乎都说得过去。换个人,一定不行。

不得不承认,我们看一个人,心态十分复杂,即便他品行、相貌、成就都摆在那里,样样都说得过去,个个都有千斤重,但只要加上分量最轻微的那个叫做“感觉”的砝码,我们的倾向立刻产生倾斜,我们的评判标准立刻整体坍塌。

莫文蔚更可贵在,她的歌给我们一种特别的感受,是那些嗓子甜美的歌手所不具备的。她把聪明、亢奋、迷离、颓废、温暖、嘈杂、安静搅拌在一起,像女巫一样,混合出了一种新的感觉,像夏天的某些时刻,一闪即过,不易捕捉。如果没有莫文蔚,我们的感受系统里,就会有所缺损。

所以,与其冒着各种危险去整容、塑身,远不如锤炼自己给人的某种“感觉”来得保险,像莫文蔚示范给我们的那样。

2004年夏天,莫文蔚在上海,参加完“成龙杯”赛车活动,她坐着汽车,去餐馆吃饭。等在门外的车,大约是没有提前叮嘱好,没等她出来就提前离去。莫文蔚和助手吃完了饭,出来却见不到车,一时间也没叫到车来营救,她们所在的地段是单行道,车只能出不能进,她必须从饭店门前的街道走出去200米,一直到大马路上才能坐到出租。

更糟糕的是,她被一群男人认出来了( 这足以说明那些八卦论坛里指责她相貌丑陋、全靠化妆和摄影技术撑场面的言论还是不太负责的 ),认出她的男人对她指指点点,并言语轻薄,幸好,饭店服务员见她处境尴尬,拔刀相助,一路跑到路口去,挡住一辆出租车,用“你马上要拉的客人是莫文蔚”这样富有煽动性的言语,让该出租车不惜违章从反道进入,拉上了莫文蔚。

是个小事件,记者却始终跟踪拍摄,兴味盎然,没两天就图文并茂地把整个过程弄给我们看,乍看来,十分有趣,细细体会,却悚然心惊。平凡如你我等人,有没有机会见到莫文蔚?她有没有可能沦落街头?没有。但在那样一个刹那,只需要一辆车的先行离去,她就被谪返人间,成了人海孤鸿,还比常人平添几分危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