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都是理性和自私的吗 经济人(1)

每天学点经济学Ⅱ 作者:赵文锴


经济学是建立在公理上的一门科学,这个公理就是理性经济人都是在给定约束条件下,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行事。整个经济学都是从理性经济人的公理出发,推出一系列的定量,构筑了现代经济学的大厦,可以这样说,经济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石。

经济人假设可以追溯到1705年,启蒙思想家伯纳德?曼德维尔发表了一部政治讽刺诗集《蜜蜂寓言》,所述内容为一群蜜蜂的兴衰史:当蜂群里的每个蜜蜂都自私地追求豪华、虚荣的时候,整个蜂群兴盛繁荣,人人都有工作;有一天,蜜蜂们突然觉醒了,它们不再那么邪恶,舍弃奢侈生活的时候,却带来了生意萧条、民生凋敝。伯纳德?曼德维尔提出的观点是私恶即公益。该观点提出之初被认为是有碍公众视听的异端邪说,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将曼德维尔的第一个寓意理论化,形成了“经济人”假说,即经济人都是设法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满足的人,或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

亚当?斯密的原话是:“我们不能从屠夫、酿酒家或烤面包师的仁慈,来祈盼我们的晚餐,而是从他们私利的考虑,我们不要诉诸他们的人道,而要诉诸他们对自己的爱,永远别向他们提到我们的需要,而要向他们提到他们的利益。”在亚当?斯密看来,“经济人”把任何社会性的合作活动都视为满足自己需要的手段,“经济人”为了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就需要计算怎样的行动才能最为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计算是理性的。

基于这样的观点,亚当?斯密提出了下面两个著名的假设:

1. 每个人都是理性的

这里的理性是指有明确目标的、能够产生利益的、经过算计的有意识或无意识行为。正是因为人有理性存在,所以他们能够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并导引自己的行为朝向预期达到的目标进行。

2. 追求个人最大利益

人是高级动物,但首先是动物。这一点常常被我们忽略。动物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你给你的宠物小狗食物,它就会跑过来,这叫趋利;你打它,它就会跑开,这就是避害。只有趋利避害才能自保,保全自我,才谈得上其他。这是动物的本能。

人同样也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趋利避害就是在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将成本最小化。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这就是人性。

亚当?斯密进一步分析,既然人人都是经济人,如果人人都努力扩大自己的利益,整个社会最终受益。每个人都力图用好他的资本,使其产出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的出发点既非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能够增进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一己的安全或私利。但是,在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帮助实现另外一种目标,尽管这目标并非他的本意。追逐个人利益的结果,使他经常地增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的想要增进社会的利益时更好。

简单归结起来就是:如果你真想对别人好,只要对自己好就可以了。套用一句广告语,爱自己等于爱别人!

沃尔玛能做到全球零售商第一,秘诀在哪里?简单地说,就是因为沃尔玛的东西卖得比别家更便宜,在同样质量前提下,便宜货会对消费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买沃尔玛的东西省钱,省下的钱,可以买别的东西,消费者的利益就提高了,这是消费者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具体表现。

沃尔玛开公司并不是想给消费者省钱,它只是想给自己、给自己的股东挣钱罢了,它是为了自己好,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如果它想自己好,就得和其他同类的公司竞争,就得卖得比别人便宜,这样,它就不期然地促进了本来并未打算促进的消费者利益。这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的力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