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重要的过渡是从无到有,从孕育到生产。第二次重要的过渡是从生到死。两种过渡都伴有许多仪式,文化不同,仪式也不相同。但仪式的任务都在于给人的心灵提供支撑。
在这两大过渡之外,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还有其他许多过渡,仪式也能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这些过渡,并去珍惜这种时刻的独到之处。
其他过渡还包括:从婴儿到孩童,从孩童到少年的过渡等。孩童或少年在集体的陪伴下迈进新的人生阶段,过渡就不会再那么难以适应。这种仪式行为发生在入学、成年等大的框架之内。
孩子八九岁之前的过渡都伴随着父母亲的喜悦。他们为自己孩子的成长感到自豪。从躺到爬,从爬到走再到跑,大人们幸福地评价、表扬、自豪地称赞这样的过渡。父母以自己的认可塑造这个阶段的仪式。
然而,孩子青春期的过渡却得不到很多父母的认可和致意,相反,它引起父母的痛苦和恐惧。青春期是要求父母投入时间最多的阶段。十几岁的孩子们渴望辩论,渴望谈心,想拥有自己的观点,想按照成年人的模式衡量自己,想探究清楚这个世界。做这种年轻人的伙伴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
“放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当孩子们要离开父母的保护,构建自己的生活时,父母应该让他们走。母亲们在这种情形时往往陷入很大的危机,因为她突然一下子变得不再被别人需要,围绕其他人生活的生活结束了。许多人不愿接受这样的过渡,而“人为地”延长他们的支援和帮助,这其实反而对孩子不利,因为它只能导致孩子后来以更强烈的方式离开,或导致这种支援和帮助完全失败。类似的真空期,在女人们服侍多年的父母亲去世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危机,她们会对自己的身份产生疑问,此时她们必须重新获得新的角色。处于类似生活情形的朋友,或已有过类似经验的朋友将是很大的帮助。
那些并非在安静和秘密中完成的过渡,比如几十大寿,对某些人而言会比较艰难。不愿自己变老,当然也与我们文化中对老年人的评价有关。我们的文化基本没有发展出对老年人的理想图景。因此许多人对自己年龄的增长不会有任何积极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