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4:从“不用说”到“说不好”
半年前,黑龙江省成立了省内唯一一家儿童语言认知训练中心,该中心可谓应运而生,因为近年来,一种被称作学龄前语言障碍症的病例大量增加,据悉,约有7%-10%的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发育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该儿童语言认知训练中心主任史文红介绍,由于孩子成了整个家庭的重要核心,家长生怕孩子受到一点“不公平”待遇,怕孩子哭、怕孩子不高兴、怕孩子吃的没营养……无论孩子有什么要求,不等孩子开口,便最大化给予满足,结果导致孩子出现到四五岁还不会说话或者说话不清晰的现象。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孩子年龄小,等孩子再大些就会好,结果要上幼儿园或者上学了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不仅耽误了最佳语言发育期,还导致孩子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
史主任提醒家长,孩子如果不能够顺畅地构音、理解和表达,轻则影响阅读、书写、交流和社会交往,重则被同学、朋友孤立,最终导致自卑、自闭。语言是儿童学习和认识四周事物的媒介,语言能力是否正常,往往会影响儿童的整体发展。
在电影、电视全民普及,玩具、图书丰富充盈,媒体充分关注,早教更被家长高度重视的今天,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反而说不好话了呢?
由于此案例来自黑龙江新闻网,非第一手资料,因而在调查中我们多方询问以确认其现象的现实性及普遍性。
各幼儿园一线老师的一致反馈是:独二代儿童的知识面较广,但与此前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总体水平相比,其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理解力与表现力同样较差。
同时,幼儿园老师指出,由于独二代生存环境中物质条件的改善,社会文明的进步,独二代儿童的知识面普遍较广,于是很容易给初识的成人留下“见多识广”的第一印象,而这印象往往导致一种错觉,即以为孩子能说会道。其实,仅以语言的内容来判断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很偏颇的。
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指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帖、语句简洁、文理贯通、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