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宝岛眷村》:眷村是我的“娘胎”(1)

宝岛眷村 作者:张嫱


二、竹篱笆外的春天

眷村,曾经在台湾各地如杂草般生长,开枝散叶,如今却模糊淡出,成为消失的历史痕迹。外省人这个族群,走出了竹篱笆,逐渐失去身份认同,融入了台湾社会。眷村人、眷村事,是台湾一页历史,是台湾社会的一个切面。眷村远去,外省第二代纷纷以各种形式的创作,试图为流离他乡的上一代,还有留在故乡的宗亲们,留下些记忆。

眷村未死,只是凋零。外省人这个族群基因,也渐渐淡化。但是台湾大街小巷里随处可见的外省小吃——牛肉面、饺子、馄饨,还有台湾中央山脉人烟罕至的清境农场上,都可以找到的正宗云南菜,说明了今天的眷村,无所不在。

眷村是我的“娘胎”

文 王伟忠

对建立眷村的父母亲这一代,还有在眷村长大的我们这一代来说,眷村不只是个社区,不只是一块地皮,而是整段人生记忆。眷村是我的“娘胎”,如果社会上有人认为王伟忠此人活得还算精彩,是因为眷村滋养了我的灵魂。

王伟忠 1957年生于嘉义眷村“建国二村”,祖籍北京,台湾地区知名电视节目制作人,金星娱乐总经理,被誉为“台湾综艺教父”,推出诸如《康熙来了》、《超级星光大道》、《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全民大闷锅》等脍炙人口的节目。近年来致力于眷村影像的纪录,拍摄纪录片《伟忠妈妈的眷村》,和赖声川联合执导舞台剧《宝岛一村》。

每间房子都有一段家族史

每次想到眷村这些事,我总是笑得眼泪都快掉出来,那些日子里,虽然口袋里掏半天掏不出一毛钱,但每个人都过得很认真,生活得有滋有味……

我是电视人,说故事自然要从电视开始。台湾六十年代电视开播了,在眷村带动了一波流行,家家户户都在原本已经横七竖八的屋顶上架起电视天线。谁第一个架起电视天线,谁就是大家公认的凯子,套句现在的用语就是“首富”。每当电视播出期间,小孩子们早早卡好位,有的挤在凯子家门口,有的趴在窗口,整张脸紧紧贴在纱窗、纱门上朝内看,脸都轧出纱窗格子纹,大家心里都急得不得了,生怕错过播出时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