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宝岛眷村》:《宝岛一村》,故事未完(1)..

宝岛眷村 作者:张嫱


采访整理 朱安如、廖俊逞

眷村的身影,在台湾早期文学、电影、电视中都常见到,成为独特的台湾故事元素。由台湾电视教父王伟忠提供故事素材,戏剧导演赖声川编剧架构、执导,描写眷村人、眷村事的舞台剧《宝岛一村》,继2008、2009年在台湾演出大受欢迎后,2010年初将在大陆巡演。王伟忠、赖声川接受访问,畅谈舞台戏背后的眷村风情。

王伟忠:宝岛一村,故事未完

眷村的孩子,总觉得父母在台湾过世的时候有遗憾,那些遗憾如果孩子不帮忙讲出来,好像父母就会抱憾,无法入土为安……说不清楚,我觉得就是颠沛流离中留下来的,一些酸楚的东西。

Q:谈谈您从纪录片、电视剧到现在的《宝岛一村》,制作一系列眷村纪录作品的心路历程。为什么想用舞台剧的形式来表达?

A:大抵说来是做些累积。活到五十岁,很自然地会把小时候有趣的事情、成长环境的东西,慢慢引发出来,这是很私人的;然而放在整个大时代来看,眷村在台湾的民族近代史上很重要。1949年来了将近百万人,是个民族大迁移。经过三四代之后它的变化,在近代史上很重要,牵涉到太多现象和内涵,这是我的责任,也是兴趣,而从影视的面向来做,也比较聚焦。最初的发想是“记录我家的一些事情”,反正没人写族谱,不如拍点碟片下来,留给孩子知道我们是怎么来到台湾的。记录了四五年,经过眷村改建、拆除,拍摄剪接完成之后,觉得可以给台湾的老百姓看一看,就在电视播出,结果得到蛮大回响。

对我们来说,这些从小到大的状况、听过的故事都很珍贵;对赖老师来讲,不是他的生长背景,这样才会有趣——如果这戏由我主导,很可能会要的太多;跟他合作的原因就在于他是舞台剧大师,能够去芜存菁,把最好的部分提炼出来。他之所以要做,我想可能是他感觉到这戏具有时代的意义,不只是个人的情感;执行上来说,也可能是“家庭”让他觉得足以代表整个眷村。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合作。

Q:二位的合作方式如何进

A:基本上是我大量讲故事给他听,他也找资料、再汇整,后来决定用三四个家庭,经过时代变化,从1949年来台到开放大陆探亲这样的变化,我也参与整排,给予协助,但主要还是赖老师去统整导演的部分。由于他没有眷村长大的经验,就蛮希望我多提供一些故事。比如说他会问我:眷村里“太保”是什么?我说眷村的太保不是流氓,是想做武侠小说里的侠客,可是每天要上学、被教官管,就觉得怪怪的——他们想行侠仗义,但生错时代,不能飞檐走壁,只好踏破别人的瓦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