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BMIS公司的生意

金融巨骗麦道夫 作者:(美)彼得·桑德


伯纳德·L·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就是现在臭名昭著的BMIS)早期做过什么生意呢?作为市场的一员,最初交易股票的时候,他们也像其他商人一样,不管是卖古董、汽车还是蔬菜瓜果,目标都是低价买入、高价卖出,BMIS作为市场的“商人”,像世界上任何一个集市的销售商一样,为市场的组成作出贡献。只是,我们在此讨论的不是香蕉或者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衣橱,而是股票。

随着易于使用、面向公众的电子股市的面世,成为交易商(在业内叫做“做市商”)并非难事。记得当日交易者吗?基于电脑,成本低廉的电子交易平台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流行,这使得普通民众可以直接进入(或是快速非直接进入)纽约证券交易所、国家有价证券联合会自动报价系统(纳斯达克)以及其他证券市场的虚拟电子交易大厅。

人们可以自己当市商,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和高盛、美林、摩根大通这些大佬们在股市并肩作战。最初,当日交易者的目标是攫取原本预留给这些大佬的利润,即是“买”(或者是“出价”、“批发价格”)与“卖”(或“要价”、“零售价”)之间的小额差价。有些市商(交易者)靠反复上演这个伎俩为生(他们就是所谓的“薄利投机者”),而另一些人认为自己确实能洞察出一只股票的走向,于是他们通过赢取日内差价赚钱。尽管这种差价日渐减小,但还是有利可图。

不过1960年的股市玩家可没这般轻松。那时没有电脑化、网络化的电子交易平台,也无法轻松快捷地进入证券市场。那么,麦道夫准备如何运转他的BMIS呢?

像大多数麦道夫的所作所为一样,这个过程并不为人所知。尽管没有现在的高科技工具,他还是想方设法挤入了市场。显然他对那时的市场机制嗤之以鼻——闭关自守,由一些资本雄厚的老面孔把持着,他们与在纽约证交所和其他市场操纵着交易的专家们沆瀣一气。

显而易见,他怀揣着远大志向:改变旧格局,不惜一切手段进入市场、引入竞争,从大佬们的利润中分一杯羹。要知道,在那时只有不到10%的美国人拥有股票,纽约证交所在繁忙情况下的日交易量不过320万股,比起2008年的30亿、40亿甚至是50亿股简直是微不足道。那时候股市的参与者少之又少,他们之间的竞争也不成气候。

这个颇具先见之明的设想后来衍生出了电子开放市场,它能够开放访问,拥有众多参与者,实行电子交易。而这个模型最终孕育出的交易市场,从多数指标衡量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它就是纳斯达克。麦道夫成为了这个市场的重要人物,并在90年代初当上了纳斯达克的非执行主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