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节:前言(2)

生而向善 作者:(美)达契尔·克特纳


《生而向善》一书还要谈论另一个问题:人类为善的潜能都有着哪些深刻的根源呢?今天,一场有关人类起源的大讨论正在我们身边进行着。现代科技在基因测序技术、考古学以及灵长类动物的进化研究等诸多领域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们也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野,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类进化史上的古老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是怎样散布到世界各地?我们是如何进化的?在这些科技新发现中间镶嵌着一个答案,它解决了我们为善的能力从何而来的问题。《生而向善》一书发现,原来"善者生存"和"适者生存"或许同样具有正当的理由,也同样符合人们有关人类起源的描述。

最后,《生而向善》一书要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为善?今天,有关道德反省问题的大讨论正在我们身边如火如荼地展开着。就社会福利而言,在21个工业化国家中,美国的儿童福利仅仅排在第20位。在刚刚过去的八年中,美国的道德环境江河日下。人们充满着对有计划的种族灭绝、社会不平等、全球变暖等问题的种种殷忧,这种情况让我们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们对之充满希望的人类未来是否有某种正当的基础呢?人们迫切渴望了解有关人性本善的实质与实践。只要看到每次参加佛教宣讲会时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的场面,我们就能明白这一切。

《生而向善》一书直截了当地回答了人应该如何向善这一问题。依托诸如娱乐、感恩以及同情这样一些积极的情感,就可以成人之善。为了给人生灌输这一理念,《生而向善》一书展开了一席对话,这场对话开始于达尔文关于人性本善的物种起源理论(也许你会感觉奇怪,不过,达尔文确实相信怜悯才是人类最强大的激情)和东亚以及西方伟大的思想传统,许多真知灼见就此展开对话。

《生而向善》一书的线路图沿着笔者本人面对上述难题的解题思路而逐步推进。在第一章,我们开门见山地探讨了孔子所谓"仁"(jen)的概念,它涵盖了善良、人性以及尊敬。在此,我引入了"仁率"的概念,这个指标是一个简明扼要的测量尺度,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善以及积极向上的诸多因素和恶以及玩世不恭的诸多因素如何并存,两者之间又如何达到了相对平衡的状态。"仁率"这一概念的提出得益于我对东方哲学的浓厚兴趣以及我对简洁的测定方法的个人偏好。这一章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幸福的婚姻、合群的孩子、健康的社区以及文化提供了许多思路与线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