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本认知模式(1)

成长:从校园到职场 作者:谢耘


刚才从心理结构讲到了自我意识,接下来就讲一下我们这个自我是如何看外面的世界的。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认知。“认知”讲的是什么?就是我们怎么去看世界,怎么去分析世界。当然这是个非常非常大的话题。不过大家也可能觉得很简单。我们每天不就是这么瞪着眼睛在看这个世界吗?这有什么值得演绎的呢?

心理学研究自然有它的道理。在我们瞪着眼睛看世界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发生了很多事情,有些是我们自己并不了解的,因为是在潜意识里进行的。

在这里只讲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比较大的问题,即大脑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刺激所做的基本反应模式的变化问题。

从功能上看,人脑和计算机差不多,尽管在物理上功能的划分不是很清晰,但基本上也是分成两个重要部分,一个部分具备存储功能,另一个部分具备处理功能,就像计算机分为存储器和CPU一样(参见图2—2)。当然还有输入输出功能,不过这些不太重要,我们不去讨论它们。

大脑的处理功能就是我们的分析和感悟等功能。大脑存储器里面放的是什么?放的是我们的记忆,我们的经验,甚至是我们的情绪和偏好等这些固化的模式。自然我们学习的知识也都在存储器里。

我们小的时候,大脑里存储的东西很少,里面没有什么经验,知识也不多,就像一张白纸。所以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当我们接受一个外来刺激的时候,我们通常会用我们的CPU去处理这件事情。我们去观察、去分析、去感悟,然后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来,用以指导我们的行为。因此,人在年轻的时候,使用分析感悟能力比较多。这个时候,我们充满活力、富于创造。每天看到的太阳、花草,甚至蚂蚁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感悟,很多收获。

当然这个过程本身会产生经验。我们会把总结积累的经验放到存储器当中。随着我们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的经验会越来越多,知识也会越来越多。上了大学,再像我这样读了博士,满脑子就装了很多知识和经验了。这时候麻烦就来了。

当我们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再受刺激,大脑的反应模式就变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这个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属于潜意识过程。

这个变化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会逐渐越来越依赖知识和经验,甚至是信念和情绪去做判断、下结论,而放弃用分析与感悟去理解这个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硬件没变,但是软件变了。为什么会发生越来越依赖我们的经验、知识去做判断的这种变化?因为我们有了足够的经验和知识等“本钱”,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起来比较“省电”。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的CPU转起来是很耗电的。我们用大脑去分析、去琢磨、去感悟,同样也是一件很费脑筋、很累的事情。反过来我们拿一个东西和自己的经验或知识比较比较,与内存数据一做匹配比较就得出一个结果,这多省事呀。人就是这样,大家都倾向于用最简单、最省力的方式来做事情。

年轻的时候,缺少经验和知识,我们没有办法只能依靠分析与感悟。一旦有了本钱,偷懒的本性变化导致我们认知模式的变化。

可是这样做会出什么问题呢?这就是人心理上开始走向衰老。太阳在我们的眼里,今天和昨天都是一样的,甚至与几千年前也没有差别。我们不再有兴趣去观察它。有些人年纪大了以后越来越顽固偏执也与此有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