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修养与道德可能的背离(2)

成长:从校园到职场 作者:谢耘


生命固然是平等的,它意味着每个生命都应该享有同样基本的权利,除非他已经危害社会,危害世界。这种生命基本权利的平等需要通过不断努力完善国家相关制度来保证。可是,当每一个人走到生命的尽头,回顾一生,不同生命在其过程中所实践的价值,所发出的光和热,却是不同的。

司马迁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当然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分量区别。我们的文化传统,不是当一个人去世之后,就慷慨地把一切溢美之词毫无原则、毫无保留地都送给他。我们中国人讲盖棺定论,就是因为我们对每个故人的评价会不一样。这是保证中国文化传承的很重要一环。

如果非要在这里讲“平等”的话,那一定会导致对崇高、伟大、正义和良知的蔑视,甚至是亵渎,而不是对生命的尊重。实际上它走向了对生命尊重的反面。

如果非要在这里讲“平等”的话,我们就应该从字典当中抹去崇高、伟大、正义和良知,以及它们的化身——英雄、伟人等这些词汇。这也就等于同时抹去了卑鄙、无耻、下流和邪恶。

在对不同的死者的不同轻重的悼念中,体现出了一个文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价值导向。祭奠,不仅仅是为了追悼逝者,更是为了明示生者,启迪后来人应该如何走完自己未来的生命旅程。如果在这里讲“平等”,则意味着这个文明,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没有了基本的是非曲直的判断。而这样的文明,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国家是没有希望和未来的,哪怕它可以因为某种特定的原因在一定时间里变得很富有。

我们曾经不是这样,包括不久的以前。但是,现在许多中国人非常认同这种做法,它甚至在当今的中国已经入了“主流”。这正体现出西方的舆论忽悠,在中国已经颇见成效。

抛开他们在根本不存在平等概念的时候滥用平等不谈,西方社会真的像他们标榜的那样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吗?他们真的按照耶稣基督教导的那样去满世界地“平等博爱”吗?

还是拿美国做例子。做老大的一个不幸就是总要遭到好事之人的指指点点。在美国社会中,美国大兵的生命,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普通民众的生命是平等的吗?我看到过美国普通百姓因为美国大兵的伤亡,而向美国政府严重抗议,却从来没有听说过他们社会主流大众因为伊拉克或阿富汗的村庄甚至是婚礼现场或车队被“误炸”,几十万伊拉克人丧生于美国为了控制石油所引发的战乱,而做出过什么强烈有效的表示。在美国人民的心中,生命并不平等。由此可见他们藏在内心深处不予示人的真实价值取向,显然不是“普世”的。或者说,不是平等地普惠所有人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是西方文化中最大的一个忽悠。

自从西方从教会统治的中世纪挣扎出来,特别是采用了资本主义体制以后,在他们强大而可以巧取豪夺的时候,《圣经》及其蕴涵的基督教义,是一块功效卓著的遮羞布。由此美国人亨廷顿不惜亵渎圣灵,编造出一个复杂的故事《文明的冲突》,为他们发动掠夺弱小国家的战争,披上了一件“基督教文明”的外衣。其实在这个时候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上帝,其他的民族都只能是跪在他们脚下的顺民,无平等可言。在他们虚弱无力的时候,在他们绝望无助的时候,在他们走向生命终点将要撒手人寰的时候,《圣经》及其蕴涵的基督教义,则是一根被他们牢牢抓在手中的精神救命稻草。这时他们会抱着《圣经》痛哭流涕地忏悔自己的罪恶,他们此时祈求的是上帝的特别关照和拯救,而绝不是一种与他人同样的平等待遇。

当然,我这是从国家社会层面,从整体表现上来看西方,而不是评价某个具体的西方人士。

被他们忽悠了的中国人,如果不是幼稚、无知或愚蠢,就是与忽悠者一样居心叵测。

提问:在学校怎样让自己在平等方面得到提升?

对不同的同学,学得好的,学得不好的,来自有钱家庭的,来自贫困山区的,一视同仁。你在学校也要和社会接触,对不对?见到CEO,诚惶诚恐;见到要饭的,一边待着去。这就是不平等。所以平等是体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随时可以磨炼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