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灵感悟(1)

成长:从校园到职场 作者:谢耘


第三种看世界的方式,是心灵感悟,或者叫“直觉”。这是一个比较“玄”的话题。忘记是哪一位美国的管理大师曾经说过,21世纪的管理,最需要的是直觉。可是他好像也没有说清楚直觉是什么。

因为“玄”所以反倒说法很多。有人说,当你听到一件事情,你的第一反应,就是直觉,也是最准的。古希腊的柏拉图,被尊为西方文明的奠基人之一。他对此也发表过见解:“真正的直觉和灵感的获得,不是在人们有意识的时候,而是在理智的力量陷入沉睡,或被疾病和痴呆束缚住的时候”威尔?杜兰特:《西方哲学的故事》,19页。。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但是,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准的吗?我们的理智力量被束缚的时候,就会有正确的灵感吗?显然不一定。而且恐怕大多数时候不是这样。

柏拉图作为西方文明的奠基人之一,对直觉和灵感的这种似是而非的解释,反映了西方文明对世界认识的根本性局限。当然,有人认为西方那些历史上的“巨著”,包括柏拉图等人的书,大都是后人伪造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西方文明在17世纪以前的情况就不太说得清楚了。

心灵感悟的能力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比如每一个人都经历过“恍然大悟”或“豁然开朗”的情形。这就是一种心灵感悟。只不过绝大多数人的心灵感悟是自发的现象,而不是自觉地培养和应用的一种能力。当我们来谈论心灵感悟的时候,不是指那些拍脑袋的胡思乱想,我们是指这样一种情形:

在那一刻,心与真实存在和客观因果联系发生了直接的契合。

这样的感悟,用传统的话来讲,就是心领神会。它没有分析过程,而是直达本质,给出的就是最后的结论。它实际上是人类发现那些最为本质的客观规律,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世界的最重要的途径。

这样说可能大家觉得与科学是相违背的。甚至有人会说你这不是到宣扬唯心论吗?其实科学的起点,正是这种感悟。

当牛顿在苹果树下看到苹果下落,他是用逻辑还是用辩证思维发现了万有引力?都不是,他是“顿悟”。在此基础上,经过科学实验,他才确定了万有引力的公式。

1900年4月27日,欧洲著名的科学家欢聚于英国皇家学会的物理学年会。会上,英国著名物理学家W汤姆森(即开尔文男爵)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他在回顾物理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时说:“There is nothing new to be discovered in physics ”同时,他也注意到“two small, puzzling clouds remained on the horizon”。他的意思就是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的只是一些修饰上的细节工作。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地平线上,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解的乌云。当人们还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解释其中的一朵乌云——迈克耳逊莫雷实验的结果时,爱因斯坦则告诉大家一个可以测量验证的客观真实,即在任何参考系下光速都\

什么是光速不变?就是一束光发出后,不论你相对于这束光线如何运动,你是追着它跑也好,你是逆着它飞也行,也不论你的速度有多快,这束光相对你的速度总是每秒钟约30万公里。这个事实与人类自诞生以来关于这个世界的全部经验和知识都无法相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