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灵感悟(2)

成长:从校园到职场 作者:谢耘


那么爱因斯坦是如何发现这个真实本质的呢?也是感悟。他当时只是瑞士专利局的一个普通职员,没有任何实验手段。有人还认为他当时其实根本不知道迈克耳逊莫雷实验。

正是基于这个客观真实,以及相对性原理,就是所有的物理定律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都是一样的,爱因斯坦用逻辑方法,推导出了相对论这一全新的物理体系。这里面,包括了著名的公式:E=mC2。这个公式,是原子能开发的依据,是用逻辑推演出来的。可是推演它的基础,却是从感悟而来。

所以,即使在科学上,那些最为本质的规律,也不是逻辑分析的产物,而是感悟的结果。之所以说这种感悟与唯心主义无关,是因为这种感悟的结果,是能够接受实践检验的,而不是唯心臆想出的什么“绝对理念”。

心灵感悟,能够穿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去感受背后的真实本质。所以,它不像逻辑分析那样在一个层面上展开,也不是像辩证思维那样对不同层面相关联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而是具有独特的穿透力,可以跨越层面,去发现那些不同层面的真实,甚至直达本质要害。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靠这种能力做到的。这不是神话,确实有人具有这种能力,尽管极少。

它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能够从多个层面综合地,或者说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

而它的不足是对繁杂细节的分析和掌握。在这方面它需要辩证和逻辑思辨的帮助。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石悦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讲:“你要知道我在历史上有什么特长?告诉你,我就一点,叫感同身受……历史很多人看了会觉得就是个故事嘛,对吧?我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有很多东西。痛苦、挣扎、悲伤、追悔莫及……你看历史的时候,你总认为它是故事,但是我要告诉你,它不是故事,它是真的,这就是历史的秘密。它是真的。”作者石悦在此所讲的,就是一种独特的感悟能力:透过纸上寥寥数语,感悟到百年千年前的历史真实。他很年轻,从26岁就开始写这本书,能够有这种感悟能力,我觉得与他的天分有关。

这种对真实本质多层面整体性的感悟,除开我们无法把握的天分以外,是否存在有效的规律可获得?我觉得有规律。我承认天分,但也同时承认后天的努力。这两者并不互斥。我个人的认识是,要想产生与客观规律或真实本质契合的灵感,你要做到两点。

第一, 就是你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心要安静,也要干净。不能有焦虑、偏见、喜好、信念、情感等理性也罢,非理性也罢的干扰。这个时候,你的心灵会变得像一尘不染的镜子一样清晰准确地观察你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它能够捕捉到非常细微的蛛丝马迹。在后面“境界”一节中,还会讲到这个问题。

第二, 就是你要长期坚持一个良好的习惯。在相关的工作或生活中,持续这样用心去观察、体验、分析和总结这个世界的相关运动和变化的过程及其内在规律。

这两点很不容易做到。它需要长期艰苦的训练才行。所以感悟绝不是凭空而来的唯心臆想。不过,在任何一个行业中能够真正经得住考验的高手,其实都具有这样的心灵感悟能力。否则,他也不会成为真正大师级的人物了。

在分析能力强的人当中,只有那些具有了心灵感悟能力的人,才是最具有创造力的人。辩证思维次之,逻辑分析则很难有原创性能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