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性的第一次锤炼(2)

成长:从校园到职场 作者:谢耘


这种努力,是由点点滴滴的小事构成的。比如,我非常讨厌死记硬背。可是,我父亲告诉我,学外文最好的方式不是背单词,而是背课文。我早就这样做了。可是到了高中,课文越来越长,我就放弃了。高中的最后一年,我重操旧业,每天早上起来背课文,要求自己把学过的每一课,都要在学完之前完整地背诵下来。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大学学习期间。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在很长的时间内并没有看出对自己秉性改变有什么明显的效果。

彭老师当时给我们经常讲的另外一个道理就是:“你们的考试成绩不好,不要把原因归结为老师题出难了,或者是自己没有发挥好。考试成绩不好,就是你们没有学好,要从自己身上去找原因。你们要日参省乎己。”

这句话如果较真起来,当然有问题,大可以批驳一番。可是它确实包含了宝贵的真理,给了我决定性的帮助。

在高考前,发生了一件相对比较大的事情,彭老师的这些教诲在我的身上猛然间发挥出了关键性作用。

那是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这次考试我的数学只考了72分。学得好的同学都在90分以上。这72分当时把我彻底打晕了。尽管我的成绩排名进不了年级的前五名,可是在前二三十名没有问题。除开竞赛,以前在任何考试当中,我还从来没有考出过这样糟糕的成绩。何况高考即将到来,高考前的复习已经到了尾声,基本只差最后进考场了。

所以随后的几天里,我如堕地狱,未来就像一个要把我吞噬掉的魔鬼。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恐惧,我真的希望世界已经毁灭。精神恍惚了几天以后,我逐步镇静下来,理智开始占了上风。我告诉自己,恐惧是没有用的,我现在唯一需要做的,是按照彭老师讲的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解决问题。

在仔细回顾了考场上的过程以后,我认为我的问题出在了做题少、不熟练上面。高考的时候,题量比较大。没有一定的熟练程度,是考不出好成绩的。数学是我在中学时代最不喜欢学的一门课程。我觉得它太抽象,看不到与真实世界有多少联系。本来就不喜欢,而我又讨厌多做题,认为那不是本事。特别是程昕教了我如何总结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后,就更忽视多做题的重要性。所以不出问题反倒不正常了。

凡事有利有弊,该下工夫的时候不可吝啬,但是又要能够做到钻进还能再钻出来。这是我从这件事情上得到的一个教训。

确认了问题,我便硬着头皮,去找那个去彭老师那里告过我状的代数老师。我很幸运自己遇到了许多负责任的老师。代数老师没有计较我以前对她的不尊重,把上一届学生用的数学综合练习题全部借给了我。

我一口气把那厚厚的一本综合练习题从头到尾做了一遍。最后在高考中,我考出了整个中学时代最好的成绩,排名全省第九,如愿进入了清华大学。

这次72分的经历让我刻骨铭心。它是我在人生的道路上第一次遇到的如天塌地陷一般的困境。理智帮助我从困境中走了出来,也让我明白,深陷困境的时候,怨天尤人、悲痛欲绝、哭天喊地等等这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真正有用的是用理智让自己冷静下来,理性地分析现状,特别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到一条路,并下决心从困境中走出来。

得到这个72分,是我极大的幸运。因为有这个经历,我才得以在中学毕业以前就对彭老师的那些教诲有了切身的感悟,为我即将开始的独立的大学学习生活,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它也成为了我后来走入社会安身立命的基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