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冬,他作为国民党国防部高级专员去苏北海州视察东线防务,向第七兵团司令黄伯韬传达蒋介石的战役部署。他的儿子楚定飞和女婿苏子明都在黄伯韬手下任职。为了配合部队行动,楚轩吾留在海州,被任命为第二十五军代理军长,晋衔中将。
战斗开始后,黄伯韬的部队一败涂地。楚定飞为了士兵不再作无谓的牺牲,劝黄伯韬下令投降,被黄伯韬枪毙了。黄伯韬让苏子明带一个连冲出重围报信,然后开枪自杀。楚轩吾带领一千余名士兵投降了。
华东野战军第五纵队参谋长李聚兴接待他们,并以自己高深的修养和出色的军事才能使他们折服。李聚兴还向他们宣布了一个个人喜讯:两天前他的爱人在后方生了个儿子,为了纪念战斗胜利,预祝战争早日结束,他给孩子取名李淮平。
楚轩吾的讲述对李淮平来说太意外了。他又把楚轩吾的外孙女和外孙叫出来训斥,没想到楚的外孙女就是南珊。他惊愕得说不出话来。从南珊的眼睛里,他看到了倔犟、忧伤和失望,再也没有春天的早晨那种明亮的火花了。
这个不平静的夏夜在李淮平的心上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两年多过去,1968年冬天,李淮平到火车站去给几位到内蒙古草原落户的朋友送行,在火车上意外地看到了南珊一家。南珊带弟弟南琛去农村插队,楚轩吾和老夫人来送她姐弟俩。李淮平偷偷躲在一边,听他们一家的谈话。从南珊的话中,他知道南珊心地善良但曾经受到伤害,因此信仰上帝耶和华。
在那个春天的早晨,南珊曾经倾心于他,但又在那个夏天的夜里失望了。从楚轩吾对南珊的嘱咐中,他看到了楚轩吾身上沉着、渊博、宽厚、乐观的美德。
十二年过去,李淮平已经成为海军军官,这年秋天他在从南方回北京的途中去攀登向往已久的泰山,与一位知识渊博、仙风道骨的长老同行,谈哲学、谈宗教。
当他批评宗教的虚幻、不真实时,长老教导他:“对真善美的追求,才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全部内容。而追求真的,是科学,追求美的,是艺术,追求善的,就是宗教”。
晚饭后,李淮平与长老去月观峰看落日,意外地遇到了给一个外国旅行团做翻译的南珊。相隔十二年的巧遇使他又惊讶又激动,但当年那个年轻姑娘已经变成了成熟的妇女。
从南珊的口里,他得知楚轩吾和夫人四年前已去世,南珊的父亲苏子明已回国,而南珊的母亲却客死在法国了。
南珊说十五年前的春天他们讨论的文明与野蛮的问题她思考了十五年,终于领悟到:“当我们试图用好和坏这样的概念去解释历史的时候,我们可能永远也找不到答案”。她说在信仰上她倾向于自己的祖先,赞赏“中国人那种乐天知命的自信和生死浮沉的豁达态度”。
李淮平试图追回失去的爱情,南珊回绝了他,告诉他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在人生的秋天不应再去追寻春天的爱情,而应去创造丰硕的果实。她说以后不要再见面,她愿意让那本李淮平珍藏了十五年的书永远留在李淮平身边。
晚霞已消失,夜幕笼罩。望着南珊远去的背影,李淮平知道往事已经过去,自己的视野应当转向广阔的未来。
作者在开头写道:“记住吧,朋友,假如你能明白这故事的逻辑,并且能善处它,那么当这样的事情终于也来到你生活中的时候,你不知会从中免去多少你能够免去的痛苦,更不知会得到多少你应该得到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