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生问题的困惑(1)

成长:从校园到职场 作者:谢耘


这个问题,是具有根本性的。

1980年5月的《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署名为“潘晓”的读者来信《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多年以后真相大白,原来这是编辑们主动策划的一篇文章,并非是“读者来信”。

这封信当时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讨论:人生的意义何在?其背景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出现真空。

那时我在念高中,自然也读了那些讨论的文章,而且也做了点思考。不过那个时候,这些问题对我来说还有点远,所以并没有很深的触动。

记得最后报纸上也没有讨论出一个让大家信服的结论。这也预示了中国社会将进入一个复杂的过渡状态。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人说了大意是这样的一段话:“人生是一个过程,走到尽头,你就会理解它的意义。”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胡扯。到死才能明白意义,那我们还讨论它干什么?

我自己当时的结论简单而清晰。

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生命不过是蛋白质的一种存在形式,这是恩格斯说的,我很认可。人类是宇宙演化中一个偶然现象,所以人类的诞生和存在,只不过是像高山河流、草木鱼虾一样,属于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从根本上来看,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价值”只是人的大脑中的一个主观意识的产物,不存在客观依据。所以你认为人生有什么价值,它就有什么价值,各种观点都无所谓对错。因为它无非是人的主观意识强加在人这个客观存在之上的一种观念而已。

这就是我当时的理解,我觉得是一种相当“纯粹”的“唯物主义”的理解。

后来上了大学,经历越来越多,困惑也越来越大。回头再看,这个解释好像还是有点问题,不能解决我的疑问,好像也不符合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再后来,这个问题在我的心中越变越严重,一直困惑我很多年。我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寻。

当初我到悉尼留学,我觉得自己可以在西方社会文化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可是当我到了悉尼,很快就发现,虽然那是一个比我们发达得多的社会,也比我们要文明规矩,可是本质上它却与我所期望的正常社会相去甚远。在那个社会中衡量一切的标准,最后都落实到物质利益之上,简单、明确。可这与动物有什么本质区别吗?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如何体现呢?

让我始料不及的是,现实的中国在很短的时间里在用利益衡量一切方面,变得与他们很像了。

当Laurence给我那本《初心》之后,我猛然间明白了,我想找的东西,不在西方,而在中国,尽管我还不知道它是什么,它在哪里。

这也是我回国的一个原因。

这个问题,到今天我也不敢说解决了。但是困惑确实少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复杂的过程,没有办法在这里详细解释。因为对生命意义和本质的认识,确实是一个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感悟的过程。并不能用几个简单的事件,就把它阐述清楚。所以,当初对“潘晓”的讨论中,有人说要走过生命的旅程,才能明白生命的意义,也并不完全是在胡说八道或敷衍了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实本书中我谈的很多内容,都是我对这个问题多年探寻之后的理解和认识。

以上讲了一些我在从小到大的过程中,对我的成长有重要影响的事情,以及明白的道理。其实我相信,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甚至比我经历的还要丰富、精彩;大家也都听过或知道我明白的这些道理。我之所以讲这些事情,一来是想告诉大家,我的经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在里面,很普通也很平常;另外就是想让大家知道,我这么多年走到今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诀窍或秘籍,我只是在不断地认识、体会和实践那些非常简单的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