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节:第五章初婚(1)

鲁迅传 作者:许寿裳


第五章初婚第五章初婚

鲁迅从仙台到东京不久,夏季已经来临。

到东京之后,他把学籍放在东京德语协会的德语学校,仍然以中国留学生的身份领取清朝的官费。他对德文原来有一些基础,现在进一步学习,想以此作为钥匙,去打开西方文学之窗。这时在鲁迅的心中充满着拯救民族的纯真热望。然而,对于鲁迅的这种崇高的抉择,在东京的友人们却不能理解,反映很冷淡。那时,在一般青年留学生的心目中,只有理工或政治,才是救国和自救的药方,而空洞的文学对于自己和民族似乎都没有什么用处,他们很奇怪,为什么聪慧过人的鲁迅,竟要把人生抛进文学的深渊呢?

当鲁迅正在思考着如何开始这新的选择后的第一步时,一个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母亲从家乡接连不断地来信,催他回去结婚,有时一天竟有两封信来催促,弄得鲁迅焦躁不安。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命令,他既没有顺从的思想准备,也没有反抗的思想准备。1906年,在中国仍然是一个父母主宰婚姻的时代,哪怕是最慈爱的父母,也不愿意放弃裁决儿女婚姻命运的权力。这个几千年来的习惯力量,是强大的,它在继续地制造着许许多多青年男女的悲剧。鲁迅身在异国,似乎比较容易逃避家庭安排的命运,然而他热爱自己的母亲,同情母亲的寡居生涯,理解母亲的内心的寂寞。他不愿意刺伤母亲的心,于是,他妥协了,回国了。

周老太太所以如此匆忙地决断鲁迅的婚事,是因为她听到一个谣言,说是在日本留学的一位同乡,看到鲁迅和一个日本女人结了婚,而且看见他们领着孩子在神田街头上散步。周老太太听到这种谣言是不能不慌乱的,那时确有一些日本女子嫁给中国留学生。当时的留学生有不少是出身富裕的,其中很多人甚至还雇着佣人。就经济状况说,日本的学生毕竟赶不上留学生。那时,在日本的《万朝报》上曾刊登过神保町的漂亮姑娘嫁给中国留学生的消息。而且,这样一结合,留学的人也留在遥远的日本了。一种恐惧情绪控制了周老太太:如果这消息竟是真的,那可怎么办呢?鲁迅是她的长子,日后家庭的重担是要靠他来担当的呀!

周老太太选择的新娘,名叫朱安。平常家里的人都亲切地叫她"阿安"、"安姑"。她是一个富裕之家的女儿。家就在绍兴城内的丁家衖,是鲁迅叔祖母玉田夫人兰太太的同族。这门婚事也正是玉田夫人的大儿媳妇,即周伯的妻子谦少奶奶的提议。这位年轻的少奶奶,出身于绍兴赵氏大族,长得漂亮,而且能干,很有《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之风。她和鲁迅的母亲住在一个院落里,两家只有一墙之隔,可以隔墙呼话。每天一早起来,谦少奶奶就会亲热地给老太太问安,使周老太太和她有朝夕相处的亲切之感,在丈夫去世、儿子远离的凄冷岁月中,周老太太很喜欢和这个善于言词的晚辈媳妇闲谈。谦少奶奶出于对老人的关怀,便介绍了婆婆的内侄孙女阿安来给周老太太当大儿媳妇,让老人有个贴身的陪伴,周老太太欣然同意,而且和朱家订了婚约。

鲁迅当时远涉滔滔的大海去异国深造,怀着伟大的生活目的,追求知识,追求光明,个人的事,想得很少,结婚的事,更是从未想过。对于做媒的周玉田老人一家,他是熟悉的,他们的关系一直很好。至于说到朱安,鲁迅恐怕并没见过。到了鲁迅去南京求学后的1899年5月14日,周家曾撑着两条船去夹溏看戏,当时男女分开,各坐在-条船上。在女子坐的那一条船上,除了鲁迅的母亲、玉田夫人和媳妇谦少奶奶外,还有一个就是朱安。也许那时母亲就为儿子看中了朱安,但鲁迅不知道。而母亲所安排的这种命运来得这么突然,他没有充裕的时间去深思熟虑,只有一个单纯而幼稚的愿望:不能违抗母亲的命令,不能让母亲难过。他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