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节:第七章辛亥前后(2)

鲁迅传 作者:许寿裳


鲁迅在学校里平时沉默寡言。但是这一年冬天,当学校闹起风潮的时候,他对封建旧势力的憎恶却像火山爆发一样迸发了出来。

1909年冬季,沈钧儒被选为省咨议局副议长,辞去两级师范学堂监督的职务。浙江巡抚增韫便趁机派出效忠于清王朝的浙江省教育总会会长、自命为理学大儒的夏震武兼任学堂监督。这个人十分顽固,上任前就要求增韫"始终坚持,不为浮议所摇,教员反抗则辞教员,学生反抗则黜学生"。他拼命维护陈腐的、正在被打乱、被革除的一切,留恋清王朝过时的规程,就是他那稀稀拉拉的头发,也要扎成一条像猪尾巴似的小辫子。他对新学,痛恨在心,对两级师范这个洋式学堂,更是看不顺眼,为了维护禁锢人们思想的旧秩序,他计划从那些剪了辫子、留着胡子的教员下手,想在适当的时候教训教训他们。两级师范学校的教员们,对这个教育会会长并不陌生,他的忠君崇孝,他的卖力兜售"廉耻教育",大家十分清楚。而现在这个顽固党竟被派到革新派的新学堂来,冲突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了。

这个老顽固到学校接任的头一天,就摆出一付虔诚的圣徒的样子,要求监学许寿裳陪他去"谒圣",即去谒拜孔夫子。许寿裳听说要谒圣,心里一愣,不过马上找到了托辞:

"开学时已经谒拜过了,这回就免了吧!"

"哼!"

夏震武很不高兴地盯了许寿裳一眼。他出乎意料地发现,监学也是没有辫子的假洋鬼子,心里十分懊恼。于是,在向学生训话时又大肆鼓吹他那仿佛可以扭转乾坤的"廉耻教育",并对正在兴起的革命浪潮感到痛心疾首,他说:"……神州危矣,立宪哄于庭,革命哗于野,邪说滔天,正学扫地,髡首易服,将有普天为夷之惧。"在他看来,正是这些改了服装,剪了辫子,提倡西学的人,造成了中国的危局。圣人教诲的廉耻,全被他们扫进了垃圾堆。教员们听了夏震武的训话,异常气愤,更加看清了他的面目。还有更使教员们难以容忍的事,按照两级师范的惯例,新任的监督应该亲自去拜会住校的教师,而夏震武却偏偏要在这些具有新思想的教师面前大摆其臭架子,也是要借此打击一下教师们的尊严,他只差人向住校的教师每人送一张名片,这种不礼貌的行为使教员们非常不满。许寿裳拿着一张教师名单去和他接洽时,他又很不客气地说将另有指示,待许寿裳走后,他下了一张"手谕",申明自己将在礼堂与教师相见,所有的教师应当按照自己的品级穿戴礼服,全副顶戴,就是说要穿戴红缨帽、硬领、开叉袍、衬衫、外褂、高底缎靴,总之,要一应俱全。那时,教员中很少有人有袍褂、叉帽的,就是有,也不愿意穿戴。鲁迅和许寿裳,不但没有礼服,连辫子也早就没有了。因此他们一听到夏震武这样执意欺人,一下子愤怒起来了。

两级师范的许多教员受过改良主义思想和革命思想的熏陶,呼吸过西学的清新空气,他们的头脑里,早已没有了"天子"的地位,他们对日薄西山的政府早已不抱希望,民主思想哺育着的新的人格在他们身上已逐步形成。而现在这个不识时务的老顽固竟要大家穿上全副顶戴去见他,这不正是下属谒见上司的"庭参"吗?教员们感到人格受到了侮辱,十分气愤,许多人主张不去见他,看他怎么耍威风。但鲁迅却主张去,看他耍什么把戏。

第二天,夏震武果然穿上全副顶戴来到小礼堂,满堂没有声音,只有一副副冷脸,没有人穿礼服,而且有一大半连辫子也没有。大家沉默着,没有一个站起来和他打招呼。夏震武看到教员们的打扮和那一张张冷冰冰的脸,自己又受到这种冷冰冰的待遇,气得脸色发白,他颤巍巍地坐下之后,就对着许寿裳训斥说:

"你们这个师范学堂办得很不好。"

听了这话,穿着西装、留着短发的鲁迅站起来责问说:

"怎么不好,你说!"

"说,说,怎么不好!"愤懑的教员们也都站起来了,愤怒的声音一起扑向这个全副顶戴的顽固家伙。教员们如此激愤,大大出乎夏震武的意料,他一时心慌意乱,又气又怕,竟不知所措。一张张愤怒的脸孔,一双双利剑般的眼睛威逼着他,这个色厉内荏的老顽固威风扫地。于是在陪伴他的人的保护下,夺门溜走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