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拉萨,中午前后,露天地里的气温还是相当高的。被称为“日光城”的拉萨,太阳光像银箭一样直射下来,又亮又烫,简直使人觉得西藏的天上有两个太阳。
混杂着特种气味的尘土,松枝和酥油燃烧的烟雾,在空气中时浓时淡地搅拌着。即使是双目失明的人,嗅一嗅也会知道这儿是拉萨。
在市中心的大昭寺门前,在近郊的布达拉和甲坡日〔1〕脚下,在环绕着拉萨的“林廓”路上,在西面的哲蚌寺,北面的色拉寺,东面的甘丹寺……到处是磕头拜佛的人群。他们的整个身躯在地面上不停地起伏着,有时像一道疾流,有时像一片海浪,却没有喧嚷,只是默默地重复着、萌生着、加深着自己的信仰。年年,月月,天天,总是呈现出相似的景象。各式各样的佛像,各式各样的男女,各式各样的祈求,各式各样的许诺……交织着,汇集着,构成了拉萨特有的生活旋律。
在行人密集的八廓街头,在东西的通道——琉璃桥旁,被刑罚和疾病致残的人和乞丐,成排地坐着或者卧着,使劲地拍着巴掌,嘴里不住地喊:“老爷们,古吉古吉!太太们,古吉古吉!”〔2〕比贵族官员的马蹄声和鞭声还要响。
高原的天气变化得特别迅猛,风和日丽的正午,突然一阵狂风拔地而起,乌云像山后的伏兵扑了过来,刺眼的闪电,炸裂的雷,带雹的雨,一起向古城展开了进攻。整个拉萨河谷像一个巨大的音筒,从西到东,每个角落,每座墙壁,每块岩石,都发出震耳的回声。一处处林卡里的垂柳,像兴奋得发狂的女妖,披散开长发让风雨尽情地梳洗。所有户外的人都躲避了,连多得惊人的野狗也一条都不见了。只有最虔诚的拜佛者在原地一动不动地伏卧着。
在布达拉宫第13层的一个落地窗的窗口,阵阵的闪电映现出一个扁扁的脑袋轮廓,他就是第巴桑结甲措。他久久地望着烟雨中的山峦,思考着,等待着。
清朝顺治十年(藏历水蛇年),桑结甲措出生在拉萨北郊大贵族仲麦巴的家中。父亲叫阿苏,母亲叫布赤甲茂。他的叔叔就是赫赫有名的第二任第巴仲麦巴·陈列甲措。桑结甲措自小就受到他的特殊疼爱、关照和教养。8岁那年,桑结被送进布达拉宫,又幸运地得到五世达赖的直接培育。年复一年,凭借着十分优越的条件,他对佛学、文学、诗学、天文、历算、医药、历史,地理……甚至梵文,无所不学,成了一个青年学者。在他23岁那年,第三任第巴罗桑图道辞职了。五世达赖想指定他接任第巴的职务,但是由于政教各界的头面人物对他还缺乏应有的了解和信任,尤其是没有能够取得代表皇帝管理西藏的蒙古人达赖汗的同意,桑结甲措只好以“自己年纪太轻,阅历不够”为理由,谢绝了这一任命。五世达赖也只好另外推举一位名叫罗桑金巴的寺院总管来担任第四任第巴。三年以后,罗桑金巴又辞了职,五世达赖专门颁发了一份文告,向三大寺的僧众详细介绍桑结甲措的品质、学识和能力,为他制造舆论,为他求得支持。五世达赖还在文告上按下两只手印,用工笔书写后贴在布达拉宫正门的南墙上。达赖汗终于含着疑虑和警惕的眼神点了头。桑结甲措在他26岁的时候当了第巴。这是康熙十八年的事了。
从那以后,直到五世达赖圆寂的前三年里,桑结甲措实际上掌握了政教大权。因为一来,五世老了,身体不佳,二来,五世也想多给桑结一些锻炼的机会,所以一般的事务自己就不大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