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效应——“篮球架效应”,说的是如果篮球架有两层楼那样高,那么对着两层楼高的篮球架子,因为几乎谁也不能把球投进篮圈,所以也就不会有人继续卖力第投球;如果篮球架跟一个人差不多高,随便谁不费多少力气便能“百发百中”,大家也会觉得没什么意思。可以说,正是由于篮球架的高度适中,使得人们跳一跳就能够投进球,才使得篮球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体育项目,引得无数体育健儿奋争不已,也让许许多多的爱好者乐此不疲。
篮球架的高度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最有吸引力,对于这样的目标,人们才会以高度的热情去追求。篮球架效应也启示我们:树立的目标既要力所能及,又要不断提高。
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如果制定的学习目标太低,总是轻而易举就实现了,反会让人沾沾自喜又不求上进。这就像一个只要求考试及格的学生,偶尔达到了及格的水平,就觉得心满意足,不需要再努力了,那么这样的思想一旦占据大脑,他将永远止步不前。如果制定的目标太高,即便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很难达到,那么这会伤害到人的自尊心,也可能使人在精神上受到打击,进而影响学习进步。
记得我当年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就很恰如其分,既不太低也不太高,非常符合我的自身能力。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只占到班级的中等水平,我通过老师、家长对我的评价,以及客观地评价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作出了这样的规划:
1. 增强学业规划的意识。
什么是学业规划?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自身特点和未来社会需要的深入分析,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发展路线。这就好比爬山,不仅要根据自己的体力以及山路的状况,规划出自己什么时候要到达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并应预先知道在这一过程中准备好哪种工具、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在预定的时间到达预定的地点。
例如,当初我对自己的学业问题是这样规划的:初中的成绩要一步步提高,达到班级的前五名,然后考取本市的重点高中;在高中成绩不能低于前十名,然后考取一所重点大学;再考取硕士学位,将来做一名科研人员……
现今的青少年朋友,你对自己的学业生涯做出规划了吗?如果没有,请赶快行动吧!如果你感觉自己来确定这个学业规划比较困难的话,不妨请家长和老师来帮忙,他们的帮助,将有助于你更快走向成功。
2. 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怎么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呢?
以我的经验来看,我们青少年朋友必须要首先学会问自己这样三个问题:
我想干什么?
我能干什么?
环境允许我干什么?
明白了“我想干什么”,也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在哪里;知道了“我能干什么”,就会对自身的能力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了解“环境允许我干什么”,就可以根据客观情况判断自己能否顺利实现自我理想,或是明确了需要克服客观环境中哪些困难,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如果这些事情自己非常清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关于“我想干什么”,其实就是你的人生目标,比如考上一所重点中学或大学,或成为一名科研人员等等。
至于“我能干什么”这方面,建议大家认真做一次自我反省,包括对自己在兴趣、爱好、能力、学识、特长、智商、情商、思维习惯等多方面做一个全面透彻的分析,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能力特点。例如,在自我反省和听取多方面的评价后,你可以给自己列一张优势劣势表:将一个合理、准确的定位落实在纸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