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优势?
我的劣势?
如何弥补?
我最终可以实现的目标?
至于“环境允许我做什么”这方面,主要是指除了主观努力外的客观环境如何,比如,父母对你的学业是否支持、学校的教学水平等。其实很多时候,客观条件也是可以靠自身努力去改变的,比如学校的教学水平没有那么严谨,但只要自己努力,是完全可以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的。
3. 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
当我将自己的目标设定为考上一所名牌大学时,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目标细化。如,把这一长期目标又分成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甚至细化到每月学习计划、每周学习计划、每天学习计划上——
每日学习计划——当日内学过的知识,当天要弄明白,不允许自己有“欠账”现象。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内容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弄清楚、弄明白,大到一个物理现象的形成过程,小到一个数学公式的推导、一个英语单词的记忆都不能含糊。通常情况下,我是采取向老师、同学、家长询问的方式,偶尔也会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来解答疑问。这样弄懂一个问题时,常常会令人有记忆深刻之感。
每周学习计划——不管学习如何繁忙,都要抽出一定时间把本周内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如,在脑子里回顾本周内学习的要点,并通过翻阅课本以加深对其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尤其是自己当时不太理解的知识点。
每月学习计划——当月内,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要让这个月的考试名次比上个月前进几名,哪怕只前进一名也好。此外,还可以针对某一学科,在本月内提高这一学科的成绩,如,从原来的分数想提高多少分,哪怕仅仅高出几分也是一种进步。
……
学习是一个一点一滴不断进步的过程,从背会一个英语单词,到熟练运用一个数学公式;从60分的成绩,到70分、80分、90分的过程……任何人,都是在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最终实现了自己人生的大目标。
4. 计划的修订与调整。
任何一个人在制定计划后,都不能保证它是完全正确的,或是切实可行的,要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适当的调整它,对于学习来说更是这样。
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我曾犯过这样一个错误。初中的时候,我制定了这样的一个计划:要在2个月内物理成绩提高40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一次物理测验中物我勉强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由于我的物理功底一直不太牢靠,在下一次的考试中成绩突然下降了30分,而后的成绩也一直没有达到我所期望的标准。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分析了造成这样的原因是欲速而不达,由于我的功底不扎实,短期内很难达到那样的成绩,即便偶尔一次达到也是昙花一现。在老师的劝导下,我才明白,要想迅速提高成绩,唯一的方法是稳扎稳打的练好基本功。
那次以后,我学着去调整我的学习计划,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与老师、家长沟通我的学习状况,以确保我的学习计划能够顺利实现,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人不能一味地蒙头向前走,适时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是否是笔直的,这样就会缩短你与成功的距离。在学习的这条路上也一样,当你制定了学习计划,并努力走向它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时常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所走的路是否正确,如果发现偏离了原定的轨道,那么就应立即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