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减少死记硬背浪费的时间——学会背诵

学习没那么难 作者:彭翔


在一些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某人手里拿着一本书,把手背在身后,然后把头微向后仰,身子轻轻晃动,口中念念有词。这是古人读书,背诵的方法,这样的背诵效果好不好,我们现代人不得而知。

现如今的学生虽然已经不再像古人一样“摇头晃脑”的背书了,但是我们都知道,背诵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背诵,对知识点将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自然也不会运用自如了,更不可能再此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创新。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巩固知识、锻炼记忆的一个好方法。我国古代很多著名学者就很重视背诵,在背诵中提高自己的记忆力。例如明末的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其所用的方法则是:每年用三个月温理,余月用以知新。

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可见,背诵可以充分锻炼人的记忆力。同时,背诵在学习过程中也将起得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高语言表达、促进写作、积累词汇、理解公式等都有极大的帮助。

但是我不得不说,现实中的很多青少年认为背诵就是打开书本死记硬背,你们中肯定有很多人常常是坐在书桌前,翻开书本,大声的朗读某些需要记忆的文章、词汇,或是在心里默默的重复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中的公式,以此达到记忆的效果。

通常情况下,这样的背诵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比如,老师让背诵一篇古文《触龙说赵太后》,但有的同学根本不了解文章的意思,只是一遍遍的朗读,以为读熟了,自然就可以背诵下来了。当然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也可以做到记忆文章的内容,只不过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而已。而有的人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加之集中精神,很快就可以背诵下来。那么,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死记硬背耗费时间,而掌握背诵的技巧则会节省时间。

在前面的讲述中,我们大家都知道时间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如果把浪费在“背诵”上的多余时间,节省一点出来做练习题,那么你将比别人有更多实战的机会。哪怕是用来休息也会感到轻松和精神饱满。

黄炎培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泉之水,有本之木。

其实,书本中的内容,有的内容在认真阅读、掌握其主旨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印在人的大脑中;但是有的内容就需要花一定的时间,通体理解它的意义,找出记忆的窍门,这样的背诵会比较轻松,由此可见,好的背诵方法会带来好的记忆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才算是好的记忆方法呢?在这里我给大家几点建议,以供青少年朋友参考:

1.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比如,你要背诵一篇优美的英语文章,千万不要还不懂得如何翻译就开始盲目背诵,而是要把通篇的意思了解清楚,并且针对具体的语法、词汇认真揣摩后,再进行记忆。千万不要吝啬背诵前的那点“理解”的时间,它不仅不会影响你记忆的速度,反而让你先于他人学会背诵。

如果是记忆理科知识,则需要你对相应的化学现象、物理公式、数学理论等知之缘由。也就是说你要了解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弄清其中的道理,发掘其中的规律,这样背诵起来会更有效果。

2. 大声的朗读

这个过程是在你充分理解“背诵内容”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实施背诵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因为大声的朗读的确可以加深印象,在熟读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背诵下来。

3. 训练速记的能力

就是说集中你的精神,在课堂上能够当堂记下的知识,尽量在课堂上快速的背诵。因为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你会听得很明白,这个时侯最适合速记。

4. 给背诵一个记忆的过程

如果你需要背诵的内容很长,那么不妨把它分割成几部分,一天背一部分,然后再串联起来,整体的背诵。另外,背诵又是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你需要不断地重复记忆以前的知识,才会达到长久记忆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第一天记忆的知识,第三天重复看,然后是第七天再看,而后一个月后再来记忆,如果三个月后,半年后你可以再次的记忆它,那么,这个知识点可能你终身都不会忘记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