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1)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作者:李少聪


儿童文学家郑渊洁说:“父母生育的孩子只有两种。一种是天才,另一种是普通人。父母对孩子实施教育,实质上是转基因教育。要么将天才转变为普通人,要么将普通人转变为天才。”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说:“每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智能强项,而每一种智能强项的充分培育和发展都能导向成功。”这就是说,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天才,或者说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关键在于父母的引导和教育。

爱因斯坦是举世闻名的发明家,虽然他拥有卓越的成就,但是他在童年时却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愚笨和低智商的孩子。

爱因斯坦小时候很不活泼,3岁时还不能流利地讲话,被一些邻居认为是白痴。7岁的时候,父母把他送到学校,学校死板的教学让他提不起精神,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们都认为这个学生是一个傻瓜。9岁以后,爱因斯坦才会正常说话,学习成绩也很一般,举止缓慢,不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

但是,父亲却没有因此而打击小爱因斯坦,而是经常鼓励他,对他说:“我觉得你并不笨,别人会做的,你虽然做得一般,却并不比他们差多少。但是,你会做的事情,他们却一点儿都不会做。也许你在某一方面表现得没有他们好,但那是因为你的思维和他们不一样,我相信你一定会在某一方面比任何人都做得好。”

爱因斯坦的母亲贤惠能干、文化修养极高,她也不相信他愚笨,有一次她在弹钢琴的时候发现爱因斯坦正歪着脑袋入神地听着曲子,而且听得非常认真,一双大眼睛充满了神往的表情。于是,从那以后,她一有时间就为爱因斯坦弹奏动听的曲子,而爱因斯坦也对音乐入了迷。在母亲的指导和训练下,爱因斯坦学会了拉小提琴。

爱因斯坦小时候常常爱提出一些怪问题。如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指向南方?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别人都以为爱因斯坦的脑子有毛病,而他的母亲对此却十分自信地认为:“我的小爱因斯坦并不傻,他将来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学教授!”

在父母的鼓励和爱护下,爱因斯坦的智力迅速发展,对科学产生了强烈的爱好,并开始走向科学研究的巅峰之路。

爱因斯坦的父母的默默引导,成就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巨匠。试想,如果爱因斯坦的父母像别人认为的那样对待孩子,对爱因斯坦不抱希望,进行消极教育,那么,还会有后来的爱因斯坦吗?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10000个潜在的天才,也许最后只有一个真正成为天才,而其余的9999个潜在的天才被早早地扼杀在幼年。比如,有的孩子可能在学校或考试中表现并不出色,但在其他方面拥有过人的才能,然而他的父母或许注意不到这些,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是不聪明的表现,于是对孩子产生失望的情绪,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

这一方面是因为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让人觉得只有高分数的学生才是聪明的,才是天才。所以,很多父母在这种不良影响下,片面地以学习成绩来判定自己孩子的好与差,这种片面的观点,无疑会影响孩子的未来。

也许你的孩子学习一直成绩平平,甚至更差,在同学和老师的眼里简直一无是处,但是作为父母,一定不要只凭学习成绩就去否定孩子的一切,你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其他的闪光点,比如你的孩子或许对背诵课文的能力很差,但是他却有可能流利快速地背诵小数点后几十位的圆周率……每个孩子其实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最起码是某一方面的天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