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理科科目学习——信心是关键(3)

7-8年级,改变孩子一生的关键 作者:方舟


进入中学阶段,孩子们都会表现出很明显的好奇、好问、好动和好胜的心理特点,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只要能够巧妙地把握孩子的这种心理,就能引导孩子喜欢上学物理。

1.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首先让孩子对物理感兴趣。

我曾问过很多初中毕业的孩子:“在初中三年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哪堂课?”出乎我的意料,有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给出了我同样的答案:“第一节物理课。”

是的,对于刚刚接触物理这一学科的孩子来说,第一节物理课决定着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认识,决定着他们将用什么样的态度学习物理。因此,每当给新一界的孩子上第一节物理课时,我都会运用他们的好奇心理,争取给他们留下一个“新鲜好奇”的印象,使他们对物理充满兴趣。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运用孩子的好奇心,来激发孩子学习物理的兴趣。一个明智的家长是这样做的:

孩子刚刚升入八年级,一次偶然的机会,妈妈问他:“你都升入八年级了,妈妈考你一个很简单的题:你说是铁重,还是棉花重?”

孩子想都没有想,就答道:“当然是铁重了,小孩子都知道这个问题。”

“小孩子都知道的问题,你却答错了,再仔细想想,到底是铁重还是棉花重?”

孩子又想了想说:“就是铁重呀?”

妈妈拿着孩子的物理课本,神秘地笑着说:“你认为是铁重,书上可不这样认为,你看完有关‘密度’的这几页书,就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了!”

孩子出于好奇,又想快点找到问题的答案,便认真地看起物理课本来。

作为成人,我们都知道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同样,对于这些刚刚接触物理的孩子来说,家长对这一学科的印象往往决定着孩子对这一学科的印象:在家长的心目中,物理是枯燥、抽象的,那孩子很容易就会对物理产生恐惧心理;在家长心目中,物理是有趣的、生动的,那孩子很容易就会喜欢上学物理。所以,很明显,家长态度的不同就决定了孩子成绩的差距。

当然,如果每位家长都能够像上面的家长一样,在孩子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之前,就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引导孩子去了解物理,那孩子很快就会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进而主动去学习物理。

2.利用孩子的好动心理,支持孩子做实验。

在初中阶段,孩子的好动心理其实是孩子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而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不仅需要孩子们积极动脑,更需要他们动手去实践。

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孩子的动手常常通过做试验表现出来。当孩子表现出做实验的欲望时,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条件,支持孩子动手做实验。

一个八年级的小女孩学过空气之后,就想通过动手来证明空气的存在,于是妈妈给女儿准备好一个塑料袋、一个吹风机、一个杯子、一盒水后,便做起女儿的实验旁观者来。

女孩拿起塑料袋,抓住塑料袋的袋口,迎风向空中一抖,然后迅速地把袋口用绳子绑好,塑料袋马上呈现出气球的形状,然后她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把空气‘抓’起来了。”

然后,她又拿起吹风机吹自己的头发,并且边吹边对妈妈说:“妈妈,空气在‘抚摸’我的头发。”

最后,她拿起空杯子,口朝下垂直放在水里,想把杯子里的空气“赶走”,但无奈,杯子都放到盆底了,杯中的空气还没有“走”的意思。这时,妈妈提醒她:“想想潜水员叔叔在水中是如何呼吸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