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小小孤独者(2)

男生必读的榜样传奇 作者:方舟


事实正是如此,这个童年的小孤独者把这种好奇心一直持续到了成年以后。正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取得了举世睹目的成就。

学说话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3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亲心里很着急,以为他是哑巴,便带他去看医生,但医生说他没有病。

直到妹妹出生之后,爱因斯坦才开始呀呀学语,这时候的爱因斯坦好像是为了追回失去的时间似的,一开始就试图说很长的句子。但他在大声说出整句之前,总要低声默念一遍,直到确信这句话自己能够完整地说出来之后,他才大声地说出来。这种毛病直到他7、8岁以后才改正。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这个小孩似乎说一句话总要重复两遍。

实际上,他在接受一位心理学家的访问时,才把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说出来:“我极少完全通过词句来思考。一个想法首先浮现在脑海,我才能试图用词句把它表达出来。”

由此可以推测,爱因斯坦童年的这种语言习惯,造就了一种思维习惯,这也正为他提出的众多物理理论打下了思维的基础。

小音乐迷

爱因斯坦3岁的时候,一天,母亲坐在钢琴旁,轻轻地弹琴,优美动听的旋律从她的手指下流出。忽然,她觉得背后有人,她回头一看,小爱因斯坦正歪着脑袋,全神贯注地倾听美妙的乐声。

年轻的母亲高兴极了,她说:“瞧你一本正经的,像个大教授!哎,亲爱的,怎么不说话呀?”

爱因斯坦没有回答,因为他只有3岁,还无法说清激起心灵感应的音乐到底是什么,但他的眼睛中却闪烁着快乐的光辉。

从此,不爱说话的小爱因斯坦对音乐入迷了,从6岁起,他便练习拉小提琴。几年后,爱因斯坦唯一的消遣就是音乐,在母亲的伴同下,他很快就能演奏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奏鸣曲了。

爱因斯坦与音乐的故事有很多。

爱因斯坦与同时代的物理学家们有过许多理论上的争吵,也有深厚的并肩战斗的友谊。在他们的交往中,音乐常常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

爱因斯坦和荷兰莱顿大学物理学教授埃伦费斯特是终身挚友,但在相对论问题上,又总是争论不休。从1920年起,爱因斯坦接受荷兰的邀请,成了莱顿大学的特邀教授,每年都来几个星期,住在埃伦费斯特家里,讨论、争论自然是免不了的事。埃伦费斯特思维敏捷,又心直口快,批评意见尖刻、毫不留情。这点恰好与爱因斯坦棋逢对手,唇枪舌剑之后,能统一观点自是皆大欢喜。

遇到无法统一的争论,两个好朋友会自动休战。埃伦费斯特是位出色的钢琴家,他喜欢替爱因斯坦伴奏。爱因斯坦则只要有埃伦费斯特伴奏,那提琴演奏定是光彩四溢。有时,一支乐曲奏到一半爱因斯坦会突然停下,争论又开始了。

争着、争着,爱因斯坦又会突然停下,径直走到钢琴边,用双手弹出三个清澈的和弦,并强有力地反复敲打这三个和弦。

熟悉这段典故的人都知道这三个和弦:

像是在敲“上帝”的大铁门:“镗!镗!镗!”

像是在向大自然发问:“怎—么—办?”

弹着弹着,“上帝,”之门打开了。两个好朋友笑了,欢快悠扬的乐曲又响起来了。

神奇的罗盘

爱因斯坦上学前的一天,他生病了,本来沉静的他更像一只温顺的小猫,静静地蜷伏在家里,一动也不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