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评委难当(2)

像男人那样去战斗 作者:黄健翔


我是出于良知,出于正确客观的考虑,没让她继续在这个比赛里耽误时间。

2005年夏天,有一天晚上跟朋友去钱柜唱歌,进大厅时迎面碰见她,她高兴地冲我打招呼,问我:黄健翔,你还记得我吗?我说当然记得,你是张宁啊,弹琴的那个。我猜她对我不会有什么埋怨,多年以后她一定能体会我的良苦用心。

说起那3个被淘汰的学生,我没有指责其他评委的意思,也没资格指责。我想说,在这种艺术范畴内的评比当中,确实很难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我只是感慨人生命运的残酷:有时机遇对每个人来说并不是平等的,左右一个人命运的偶然因素太多,难以预料和把握。此后我也没和这3个人有过联系,早忘了他们的名字,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但是,我坚信一次受挫决定不了全部,只要你具有真正的实力,不断努力,机遇终究会眷顾到你的!祝他们好运!

解说大赛最后18名选手录节目的时候,我已“激情”不再,完全是以平和冷静的态度完成了评委工作。

我认为这个节目的整体设计有缺陷,在“超级女生”出台之后,更形成一些鲜明的对比。同样是真人秀,还占据央视这么好的平台每日播出,却没有达到较好的效果,有很多值得总结学习和提高的地方。

我以为关键是没有抓住真人秀最本质最吸引人的地方。比如说,现场评委与选手面对面口试的对话过程就是超级女声成功的重要部分,而我们的节目却忽略掉了,浪费了这些好素材。

另外体育解说不如歌唱更大众化、文艺化,脱离了体育比赛本身,就失去了表演价值,与“超女”相比是一个先天不足。但是,如果弄得好,应该比实际播出的效果要强。

我的同事张斌有着尖锐的观点和勇于表达的个性,他是这次大赛节目的总主持人。他在很多场合说过:这次解说大赛是“既没有办出好看的节目,也没有选出优秀的人才”,他有资格说,我深表赞同。诚然,解说员的业务,不像歌手,现场开唱就能比出谁好谁坏;解说需要实践积累,初期看的是潜质,可能有人起点高,但发展潜力差,不会提高;而有的人起点一般,但是能看到上升空间,特别是身上带着一些与众不同的气质,更需要给他们机会。

这次当评委的经历,让我有个想起来后怕的念头——按照比赛标准,当年的我水平不见得就比这些选手高,我能有今天真是太幸运了,真是命运的眷顾,完全是老天给的机会啊!真是要谢天谢地谢人!

张斌所说的“没选出优秀的人才”,可能指的现阶段,这些人当中肯定有可造之才,张斌也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另外,也是如今观众要求的起点高,参照标准不同的原因,在我和张斌、刘建宏这代人出现之后,在体育频道要想出现让人们眼前一亮的人,要超越我们,起点要更高。不像我们刚出现的时候,1995年、1996年,观众比较宽容,体育解说从广播时代刚进入电视时代吧,大家比较懵懂,所以我们干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我期盼有人超越我们,希望再有新的解说风格出现,但是这需要时间。体育解说是多种素质结合的边缘学科,这种人才可遇不可求。我不是否定专业的科班院校,但是不能只靠学校一条路来培养,还应该在实践当中去探索发现和锻炼。至少现实证明,观众比较认可的、喜欢的解说员,很少有播音主持科班出身的,从宋世雄、孙正平、韩乔生、蔡猛,到刘建宏、张斌和我,包括更年轻的贺炜、于嘉、洪刚和甄诚,没有人是播音主持专业科班出身的,也许这和以前的专业院校没有主持人专业有关。

所有这些,再次让我感慨命运的不可捉摸。冥冥之中不知是什么力量,把我推到这个位置上,经历这一切,我更相信任何事情不会十全十美,我享受着“爱好即是工作”的幸福,同时,必须承受不能像普通球迷那样率性而为的痛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