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一:小阳在作文里写道:“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不好,家长总是批评我没出息,但是我认为我并不是没出息,我有远大的理想——当大官。将来我要先挣钱,最好先买一个彩票,中上大奖500万,然后用这些钱去外国买一个大官,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我的厉害……”当老师将这名学生叫到办公室,问他写这篇作文的想法时,他告诉老师说:“电视里都是这样演的。”
现象二:妈妈问女儿:“你长大后要做什么工作呀?”女儿歪着小脑袋告诉妈妈:“妈妈,超市里做蛋糕的那个阿姨好厉害呀,能做出那么漂亮的生日蛋糕来。我长大后要向她学习,也要做既漂亮又好吃的生日蛋糕。”听到女儿这样说,妈妈一脸不高兴地责备女儿:“就知道吃,真没出息。妈妈希望你长大后能进入政府机关,在政府机关里混出个人样来,光宗耀祖不说,子孙后代也跟着沾光啊!”
专家分析
曾在报刊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小笑话:
某记者去陕西的一个偏僻山村采访,在路上遇到一个孩童,夕阳西下骑在牛背上哼着陕北小调。记者问:“孩子,你在干什么?”
孩童很悠闲地回答:“我在放牛!”
“为啥放牛?”
“放牛挣钱!”
“为啥挣钱?”
“挣钱娶媳妇!”
“娶媳妇干嘛?”
“娶媳妇生娃!”
“生娃干嘛?”
“生娃放牛!”
看完这个小故事,每个人都会笑,为这个孩子没有目标、没有理想的生活而笑。但是笑过之后,我们有没有仔细地想过,那个放牛娃正是由于生活在信息封闭的乡村,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没有有知识的父母为他指引方向,所以才会不知道“理想”、“目标”为何物。
究竟应当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理想,家长应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理想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国外教师是如何对孩子进行理想教育的:
一位中国学者到美国小学考察,当他问及美国孩子的理想时,孩子们的回答让我们这位学者目瞪口呆:商店售货员、街头艺人、人体模特、火车司机等,这些在国内被视为“下等”的职业竟然成了孩子们追求的“理想”,而他们的老师却在一旁用赞赏的目光看着这帮小家伙。
要是在国内呢?我们的老师一定会马上纠正学生:“你的理想太平庸了,你应该重新树立一个更高远、更有意义的目标,比如说,当个伟大的科学家或光荣的人民教师。”而家长,说不定还会揪住孩子的耳朵一顿臭骂:“没有出息的东西,就算当不了大官,至少也得在政府机关里混出个人样来!”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远大的理想,将来能有出息。然而,孩子的理想总是和他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会儿想做面包师、一会儿又想开个花店……其实,孩子的理想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改变的。所以家长没有必要对孩子“没出息”的理想而感到紧张。
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我们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们。因为人生是否成功,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评判者,标准在孩子自己心里。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表示,我们问孩子们长大后要做什么,并不是想从他们的嘴中得到答案,而只是希望他们思考。尽管他们的目标真的不伟大,但是,他们思考了,并为自己找到了或大或小的理想。这时,他们就会感觉到生活是有目标的,生命是有意义的。
给妈妈的建议
不管孩子现在有没有理想,不管孩子的理想是庸俗还是伟大,聪明的妈妈总有办法把孩子的理想引入正确的价值轨道。
方法一:要注重周围环境和自身对于孩子理想的影响
有时,周围的环境也会对孩子树立正确的理想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孩子生活在是一个平庸、消沉的环境,将很难树立远大的志向。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孟母为了让他受到好的教育,花了很多的心血。一开始,孟子与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每天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了,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母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母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