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尚问:"听说舜还统一历律,果有其事?"
冯玉道:"有。舜在东封泰山时,便开始进行统一历律和度量衡的工作。他的终生愿望是要建立天下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族同宗、乐同律、时同历、宾同礼的大同社会。"
姜尚赞道:"舜真是五帝中的第一明君。"
冯玉说:"赞得好。他广纳贤能,善任贤能,确是圣明之君。他在宫门前设敢谏之鼓,立诽谤之木,所以能明四目,达四听。舜广纳贤能,不以个人好恶亲疏为标准。他不仅敢于起用唐尧未起用过的八凯、八元十六族,而且力排众议,起用禹。"
姜尚道:"这个我知道。舜杀掉治水无能的鲧,却重用他的儿子禹。"
冯玉说:"是呀。禹开通九州道路,疏通九州江河,划定九州疆界,安抚九州部族。舜看重他的才能,便将国君之位禅让给禹。"
姜尚赞道:"让得好。唐尧禅舜,虽系导姓而王,毕竟有翁婿传位之嫌。唯舜禅禹,才是昭之于世的公天下之大举。他禅位的不是一般异姓,而是被他杀掉的鲧的儿子禹。舜出于公心,才会有这等贤不避仇的气度和胸襟。"
冯玉说:"讲得好。在位期间,他怕诸侯们威福任己、自专一方,所以对所任之职施行五年一巡狩,三年一考绩。卸任之后,他主动代禹轻装南巡,谁料途中竟病死在苍梧山下。噩耗传来,国中臣民无不悲哀万分。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双双赶到南方去奔丧。她们泣不成声、泪如泉涌,泪水滴落在当地的竹子上,成为斑斑点点的泪痕,永不退色,这就是名传天下的湘妃竹。"
姜尚道:"我听说禹在位时,众大臣推举夷族臬陶作继位人。臬陶病死,大臣又荐举臬陶之子伯益作继承人。禹死,其子启却夺伯益之位而自立。禅让制度自此废弃。惜哉!"
冯玉感叹道:"尧天舜日之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残有所养。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而今抢掠不止,天下不公。明君不出,大同何在?"
姜尚也感慨万端,却无话可讲了。
姜尚在诸冯小住三月,搜集到了虞舜少年时代的诸多传闻。离开诸冯,姜尚一路南下,返回东吕乡东吕里。
对于姜尚的回乡,最高兴的是他那鬓发斑白的母亲。
一日,姜母对姜尚言道:"你爹爹去世时,你尚在幼龄。一晃二十余年过去,你眼下三十二岁,已该成家立业。自你远去阪泉,马家姑娘逢山市必来东吕里看望我,问寒问暖,汲水洗衣,好不勤快。我看,此女与你是天配良缘。"
姜尚遵从母命。于是宋氏开始为儿子忙碌婚事。三日后,宋氏特派娘家侄儿前去马家庄提亲。马宏听说宋礼为表兄前来提亲,当即点头应允,并摆设酒宴款待宋礼。
数日后,姜尚亲自迎娶新人。四方亲朋好友也来庆贺迎亲,观看新人。
姜子牙成亲后,夫妻恩爱非常。宋氏眼见儿媳贤惠,心下甚为欣慰。
一日,马玉凤道:"夫君。我与你今后如何处世?我看你学做生意吧。"姜尚笑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我却不想经商。我已经两度为师,还是让我教授几个村童吧。"马玉凤只好听其自便。
恰在这时,一件惊天动地的新闻从京城传到了东吕里:天子遭雷劈死了!
商王武乙在箭射皮囊"天神"、幽禁王后戊之后,行为更加肆无忌惮。他经常白天带领武士到山林打猎,夜晚在宫中歌舞。
这天一大早,武乙又穿戴整齐。他命侍从整弓备箭,要继续外出游猎。他走出王宫,却见天空布满了厚厚的乌云,只好回到宫中。
太子文丁看到今天总算有了进谏的机会,心中很高兴,就试探着对父亲说道:"最近宫内外传言,说天神当初并未被父王射死。"
武乙瞪着两眼问道:"怎么?没有射死?那他为什么不来找我算账?"文丁道:"据说,天神对父王的射神之举没有任何私怨,甚至认为父王勇猛无比,可钦可佩。"
文丁按事先想好的套话劝谏。他见武乙听到这里反嗔为喜,松了口气,继续说:"不过,天神对父王的一味游猎有些不满。希望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