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节:第十八章 兴建灵台(1)

姜太公 作者:焦安南


第十八章 兴建灵台

群僚见西伯姬昌晕倒在地,急忙上前救治。片刻后,姬昌呻吟一声,醒了过来。

散宜生劝说道:"主公有幸归国,实乃高兴之事。望主公保重贵体,切勿忧伤。"

姬昌潸然泪下说:"今日看见两班文武,独不见伯邑考。因此想起长子痛遭醢尸,羑里自啖其肉。我心中疼痛,岂有不忧不伤之理?"

太子姬发和散宜生等把西伯姬昌抬到车上,推进西岐城。太姒日夜守护,调养多日,方才痊愈。

一日,散宜生、闳夭、太颠、南宫适,一起到宫中拜见西伯姬昌。姬昌很高兴,忙起身下榻,众人就座对谈。散宜生见姬昌脸色有光,才把一颗悬在半空的心放落地上。他说:"主公德贯天下,仁布四方,受到百姓爱戴。古语道:行善者,自有百福;作恶者,自生百殃。如今,商朝虽有数百年根基,表面强盛,其实早已腐朽不堪。纣王恣意妄为,炮烙忠臣,杀戮诸侯,又信妲己之言,设酒池肉林,刮天下之财以实鹿台,以致四方不宁,百姓怨声载道。依臣之见,朝歌不久将属他人。"

老臣闳夭摸摸长须道:"主公久居羑里,臣民不安。今日既归西岐,人心安定,正宜据土称王,厉兵秣马,日后杀往朝歌,为长公子报醢尸之仇。"

南宫适一旁耐不住,一拍大腿,起身而立道:"主公已归西岐,今日就该为长公子报醢尸之仇,雪主公囚拘之恨。只要主公下令,不才愿领雄兵猛将,长驱东进,攻入朝歌,斩奸佞,除暴君,以泄天下万民之愤。"

太颠摘下帽子,露出满头白发,也附和着说:"东征伐纣,乃天下人心所向。主公不可不早作决断!"

姬昌听罢,面露微笑道:"你四人乃忠义之士,我岂能不知?古人云:君子见难而不避,唯天命是从。除今日外,你们且不可再对人说反叛的话。"

南宫适大惑不解,高声说:"长公子代父赎罪,无辜惨遭醢刑。纣王无道如此,是天理难容!"

姬昌却道:"你是一片忠心,我知道。纣王所为,天下人自有公论,何必我西岐首先发难呢?周国当务之急,应是教化百姓,争取民心,奖励耕战,训练军队,富国强兵,与百姓共享太平。人贵有自知之明,我西岐羽翼尚不丰满,还不足以高飞。勿复言反,否则,恐事不举反致其祸。"南宫适顿首称是。

散宜生说:"如此,西岐要上下一心,励精图治,施仁义于天下,争取民心。对外,则要抚西戎方国与部落。我们要壮大周国三军实力,使西岐成为纣王的劲敌。"

姬昌听罢哈哈大笑,称赞道:"知我者,散宜生也。"

这日,姬昌聚文武百官议事,说:"西岐风调雨顺,皆赖上天庇护。我想在周原城南造一高台,名叫灵台,以应天地自然之兆。但是又恐大兴土木,耗费百姓财力。众卿以为可以吗?"

散宜生出班奏道:"主公造灵台,不同于纣王造鹿台。鹿台为享宴乐,灵台为验灾祥。此台实为国家而兴建,于百姓有利,怎么称劳民呢?况且,主公仁爱,恩及昆虫草木,百姓正衔恩欲报,只是没有机会。今日,主公若出一告谕,召百姓自愿出力,日计工钱,并不勉强,以观万民是否乐意从命,如何?"

姬昌听散宜生所论,以为有理。于是当殿口述告示,让四子姬旦笔录,悬挂在周原城四门上。告谕一出,西岐军民热烈响应,争相转告,人人欢声笑语,议论纷纷,争先行动。当日,四门踊跃报名者,超过万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